何为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或“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太阳运行至*经90°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日——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风俗活动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古籍中所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汉《周礼·春官》有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还有吃面的习俗。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此江南一带很多地区的人们把夏至吃面当成了很重要的习俗。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改变,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品为主要食物。面条常常就是家庭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还有就是因为夏至的面条基本上是用新麦磨成的新面粉,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口感较好。
夏至到了要注意的事项
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以上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