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口头语言,它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数是老人们总结的经验之谈,多多少少给后人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和警告,让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去做得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句俗语“秋分三不做,象人无灾祸”,看看是哪三不做?有没有道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今年的秋分交节时间是公历的9月2日,也就是农历的八月二十八。
大家知道,一年分四季,即春夏秋冬,一季三个月约90天的时间。每个节气十五天,也就是说一季正好有6个节气在里面。秋季由立秋节气开始,依次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了“霜降”秋季也就过完了,下个节气就该进入冬季了,“秋分”正好是自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也是白天和夜晚时间平均的节点,因此称为“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分的是时间点,在这天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
因此,在每年的秋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就是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就能把它竖起来,这也是秋分日的独特之处——平衡。
秋分节气正是农忙的季节,这时的秋季作物已经成熟,人们既要收获晾晒粮食,又要忙着平整土地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为下一季农业丰收打下基础。也因此在秋分这天有着祭天地保佑风调雨顺的习俗。
由于古时候的人们无法对自然界的一切做出合理的解释,认为无论什么事情是老天爷掌管着的,天旱天涝,丰收与自然灾害都与神灵有关。据《史记》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那么,“秋分三不做,家人无灾祸”这句俗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一、不做房事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不但忙收忙种,而且气候正是阴盛阳衰的阶段,更是秋祭的日子。老人们认为,秋分做房事是对神灵的不敬,会遭天谴。
其实,收获的季节是最耗费体力的时候,不做房事就是为了有充足的精力去把生产搞好,毕竟在以农耕为主的落后年代里,全靠人们去辛苦劳作,因此才有了“秋分不做房事”的说法。
二、不做乱补的事
民间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也有“秋冻春捂”的说法,都是以自然规律让人们去适应的。可也有“贴秋膘”的说法,很多人认为秋季适合养生,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于是便开始吃一些补药,但是这样毫无规律的进补不仅不会强健身体,反而会适得其反。要知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春夏要养阳、秋冬要求养阴,在秋季进补要根据养生原则来,这是自然法则,因此,乱补的事不能做。
三、不做劈柴的事
在古代一般情况下,秋分正是劈柴储柴的时候,毕竟以前的人们都是烧火。老人们说“秋分不劈柴,劈柴财不来”。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有点迷信,人们认为,秋分日是祭祀神灵的日子,手拿斧头刀具是对神灵的不敬,神灵就不会保佑。
当然了,这是古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劈柴和财运也不可能有关系。不过现在的人条件好了,已以电、气取代了柴。既然古人有此一说,为了个美好的寓意,这天不做劈柴的事也好,免得心里隔应。
“秋分三不做,家人无灾祸”这句俗语的三不做,其实也是提醒人们,农忙时节要以身体为重,更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毕竟秋分一过,万物凋零,有着失落的感觉。对于这句俗语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别的说法?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