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5时44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在夏至日,恰好我国境内将出现一次日环食天文景观,此次日环食是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而且此次日食可谓非常照顾中国人民——我国全境可见日偏食,多地可见日环食。
日食怎样形成的?
在过去的时候,由于人类的知识还比较匮乏,无法得知一些天文现象的正确原理,通常喜欢用神话解释。比如说天空的存在是因为上面有神仙在居住,月亮的存在是嫦娥生活的广寒宫。于是,当人类在地球上观察到第一次日食的时候,就认为是天上的神仙狗将太阳吃掉了。在许多的农村地区,人们通常用“天狗吃太阳”、“天狗食日”来表示日食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天文现象都被人类用高科技的设备进行观察,得出了科学的解释。因为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而地球又是太阳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所以这也导致了,在某个时刻,三者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中连成一条直线。当月亮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便发生日食现象。
且日食只在朔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发生。同理,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夏至日食是否罕见?
此次日食的发生时间正好是夏至当天,这也让许多人感到激动。夏至当天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时分的太阳最高,这一天发生日食,太阳的地平高度很高,但对于观测而言,意义并不大。因为大多数日食带上发生日食的时间都不在正午,例如此次我国大部分食带地区都是在午后,到了福建和台湾都是下午了,夏至日太阳高度的意义并不大。
事实上,夏至日发生日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日食每年至少会出现2次,并不是很罕见的天文现象。这次比较特殊的是食分比较大,食分(日面直径被遮挡部分和日面直径的比值)达到了0.,也就是说,环食阶段太阳视圆面被月球覆盖的面积达到97.6%,这种几乎接近日全食的日环食被称为“金边日食”。而且这个“边”特别窄,十分罕见,这才是此次日食的真正特殊之处。
在哪里看?何时看?
文章开头已经说了,本次日食非常照顾中国人民,我国全境可见日偏食,多地可见日环食。也就是说,只要你身在中国,就有机会看到本周末的日食。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地方看到的日食情况有所不同——只有环食带穿越的一小部分地区才能欣赏日环食,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只能看日偏食。
根据环食带穿越我国境内的情况可知,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的部分县市可见日环食。
我国幅员辽阔,日食自西向东而来,不同地区上演的时间自然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从21日下午两点以后开始,持续两个多小时。
只不过,日环食持续时间非常短,西藏的环食持续时间只有40秒,东部中心线附近的见食时间也不超过1分钟。
以福建厦门为例。厦门日食始于14:43:36,到17:24:15才结束,持续两个多小时。另外,厦门正好落在环食带,能够见证震撼的日环食,而厦门日环食始于16:10:20,结束于16:11:14,仅持续五十余秒。
如何科学、安全地观测日食?
专家叮嘱,观测日食最重要的是防止太阳光伤害眼睛,不可用肉眼直视太阳,更不可用无减光防护的望远镜直接看太阳,否则眼睛会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
观测时,务必要带上减光装置,如减光片、日食观测专用眼镜等。而且不宜长时间观测太阳,一次最好不要超过十秒,再就是使用之前一定要查看观测镜是否有破损。
以前人们也用小孔成像原理间接观测,但效果不如加减光装置的照相机和望远镜。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将日食过程投影在白屏甚至地面上观看。
不少人问,能不能用普通墨镜,或烟熏玻璃、X光拍片隔着看日食?当然不行!这些方法也是非常不安全的。因为在日食早期(食既)和接近复圆阶段,太阳辐射很强,这些简易减光手段不足以保护眼睛。
正规日食观测镜的减光材料是被称为太阳观测四大“神器”之一的巴德太阳滤光膜,戴上这种观测镜,周围的一切几乎都看不到了,只有观看太阳时,才能看到一轮圆圆而不刺眼的太阳图像。
最后,观看日食还有一大究极不可控因素——天气!
#年6月21日日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