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胃炎,一般多暑季高发,气候与鸡舍内环境高温高湿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环境潮热浸淫鸡体,通风不良,无法消散,导致湿热*火,内蕴,肝胆、脾胃机能发生生理性异常,胃酸反流,灼伤腺胃乳头,炎性肿大,吃料困难、呕胆、吐酸、神情倦怠、四肢无力、晕眩,目前,大多临床兽医还是依赖西医思想施以诊疗,目前都不理想,甚至上4-5茬药,药费突破2块,而治不下去,鸡瘦弱到根本无法正常出栏,虽然不死鸡,但却赔钱无数。
就这种非病原性疾病,或者说生理性疾病,非中医中药莫属,那中医是如何对该病辨证施治呢?
中医说,“湿热火*,首见肝经”。即鸡体受湿过度,首先是体内之湿下注于肝,木郁而胆囊肿大,越凉越重,胆汁释放过量,土虚木乘之下,土克木,必反流入胃,肌胃绿染,随胃酸反流,呕胆,口苦,胆汁的另有一部分入肠,过量而肝肠循环洄游不力,随粪排除,形成粪中带绿。故湿热蕴结,必先治胆。
胃酸何以逆流呢?,《素问》云“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脾胃乃为中州,五行属土,肝主疏泄,五行属木,木克土,木郁过重,必伐土气,加速胃之气逆,胃液反流,夹胆必吐,中医谓之呕胆,故中医认为湿热蕴结邪在胆、逆在胃,鸡腺胃炎实则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体现。
胃气为何而逆,这与湿阻中焦密不可分,“脾喜温润,胃喜凉燥”,潮热过度浸淫,使中焦脾受湿过度,升清无力,同时胃中过热,使降气不能,枢机不运或迟滞,升降出入失司。中焦如沤,五谷腐熟之所,气血发源之地,为后天之本,上下三焦不同,入之则返,胃气不降反逆,胃酸返流就成必然。
故对该病治疗的核心是胆胃同治,胆胃之间有何关联?《内经》说,胆胃皆开口于十二指肠,位置相近,土虚木乘之下,逆流入胃,呕胆,口苦,胁痛,胃属阳明,胆属少阳,均为阳腑,同气相求,胆胃之间,胆为生机之源,胃为后天之本,共同维系一身能量之摄取供应。
脾胃为中,中焦如沤,腐化五谷,是气血营卫之发源地,中焦受少阳胆气,方能取汁化赤为血。胃之温润依赖少阳胆火温煦,少阳胆火的生发亦受胃气之资助。胆胃相互促进,化五谷为生命所需精微。同降则和,胆汁顺行,木则疏土,相得益彰;反之则斥,胃气不降,胆行则逆,土虚木乘,克土而权衡必乱。
胆为中正之官,中清之腑,为中气枢轴之纽,催动枢轴运动,使升降合宜,纳化相依。故胆胃密不可分,治胃必从胆起。
中医对该病的施治法则:一、解木郁,调达肝胆,二、醒脾化湿,降逆和胃,你明白了吗?
建议处方:肝胆颗粒+肠安诺+青钾
注意事项:
1、对肉鸡,因其为本虚体质,对湿敏感,故该病应重视早期给药,防患或治初起为上,给药5天
2、15天,在给一次,可基本杜绝该病再发。
3、该病随后期通风加大,呈减弱态势
4、其他季节偶发,是因为高温育雏人为创造了一个伤暑的环境,尤其冬季,通风严重不良,里虚外湿,中结尤重,故呈四季性。
5、所有西药,均对该病无效,相反,只能加重疫情,切记!
锦萃堂主张建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