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院黄穗平教授基于全国共识指南对
TUhjnbcbe - 2021/4/5 0:16:00

上期链接:

医院*穗平教授:基于全国共识指南对慢性胃炎诊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上)

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五五·规则: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病名: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胃痞”。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慢性胃炎的西医治疗六·治疗目的: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无症状、H.pylori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可能是合理的建议。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改善饮食与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大量吸烟)。

1

治疗目标

2

H.Pylori

·证实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根除方法:我国第5次H.pylori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H.pylori根除方案::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或14d。·Hp新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具体抗生素选择和剂量如下:

*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菌药物(餐后口服)。

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为艾司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或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以上选一;标准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mg(果胶铋标准剂量待确定)。

·H.pylori根除治疗后所有患者都应常规进行H.pylori复查,评估根除治疗的效果·评估最佳的非侵入性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13C/14C)·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至少4周进行,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

3

慢性胃炎药物治疗

(1)根据临床表现或内镜下表现选择药物:

·制酸药、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H2RA或PPI。·促动力药: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用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具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2)根据胃炎类型选择药物:

·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药物性胃炎: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后出现慢性胃炎症状者,建议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根据原发病充分评估,必要时停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七

1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优势

(1)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较为稳定。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第二:整体调理,标本兼治。(2)中医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包括上皮内瘤变在内的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可以控制、阻断萎缩性胃炎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萎缩。

2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目标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标:

祛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标:

促进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再生,改善胃黏膜血流,减轻急慢性炎症,促进萎缩、肠化以及上皮内瘤变逆转。

3

阻断炎-癌转化的干预手段

·根除H.pylori:可减缓炎性反应向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的进程和降低胃癌发生率,但最佳的干预时间为胃癌前变化(包括萎缩、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发生前。·某些维生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癌变风险。·中医中药:多个中成药可缓解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还可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甚至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如摩罗丹、胃复春片、羔羊胃B12胶囊等。经验与思考八

1

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

·由“久病多虚”、“久病必瘀”衍生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胃络瘀阻”的理论·后天之本可影响先天之本,故而老年人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兼有肾虚·以“健脾益胃、理气活血”为治则,肾虚者兼补肾气

2

慢性胃炎治疗的思考

(1)思考之一: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1)、中医长于辨证,西医精于辨病2)、中医长于扶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西医长于祛邪(抗病原体感染)3)、中医长于宏观证候的改善;西医长于微观病灶的根除或改善4)、西医长于危重症的紧急处理;中医长于后续的调理和康复

(2)思考之二:关于内外治结合

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用温针配合艾灸,可有效地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常用取穴有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并根据辨证进行取穴加减。

(3)思考之三:关于心身治疗结合

本期内容整理自“中西合璧-优化诊治”中西医消化论坛(三),医院*穗平教授分享的“基于全国共识指南对慢性胃炎诊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

END

征稿

消化学苑,医生的学术分享平台,只要您愿意分享消化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病例、诊疗经验等,欢迎投稿到消化学苑。

投稿邮箱:

xiaohuaxueyuan

.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黄穗平教授基于全国共识指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