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小棚模式主要集中在如东、海安、盐城、灌云灌南四大区域,主要分布在海边及靠内陆50公里以内。养殖面积近15万张,江淮地区四季分明,一年可养殖2-3季,连云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东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因年如东拆棚影响,大量养殖户北上开棚,小棚规模迅速扩大,且近年苏北养虾成功率较高,经济效益凸显,目前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地小棚、温棚在大力开发,预计新增4-5万张棚
小棚模式特点
01
养殖生产规划
1、养殖生产规划
小棚养虾年起源于江苏如东,因其具有养殖环境可控性强、不易交叉污染等特点,成功率较高,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年受环保*策影响,如东大面积拆棚,大量养殖户北上开棚,从南通一路蔓延至盐城、连云港、甚至山东东营。
小棚养虾一般一年2-3季,春季分锅炉苗和直放苗,锅炉苗春节前后放苗,使用锅炉加热标苗,标粗30-40天,三月中下旬分塘,5月初小长假前后出售。直放苗从3月下旬投苗至4月中上旬,出虾从5月底延续至7月中旬。
秋虾放苗时间开始于7月中旬,延续至8月底,出虾从10月底至12月上旬,部分未装锅炉的养殖户为搏价格水温降至15℃仍不出虾。秋虾气温下降后,部分养殖户使用锅炉进行加热,主要为等元旦春节前后白虾价格处于高位时出虾,利润惊人,装锅炉一为春虾出早、二为秋虾出晚,养殖得当一造即可赚回锅炉成本。
2、放养结构
小棚虾放养一代苗,全国范围内90%的虾苗品牌在如东均有淡化厂,客户放苗一般为在苗场标粗3-5天,规格为P8-P10苗,密度-/棚,锅炉标粗阶段放苗密度为30-40万/棚,锅炉虾标粗30-40天左右,使用电网疏至子棚,子棚放养密度为4-5万/3-4cm虾
3、起捕规划
小棚虾一般选择一次性出售,部分产量极高的棚前期使用地笼抽出部分虾后继续养殖,产量可达斤甚至斤/棚,春造锅炉虾赶早,规格40左右头,产量斤,春虾直放苗和秋虾一般大规格起捕,出售25-40头虾,产量较高,南通弶港地区可达-斤,连云港区域因土质水质原因平均产量约-斤。
02
养殖基础条件
1、气候
连云港属江淮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每年11月底-2月属于低温期,春分后气温逐渐回升,夏季7-8月气温较高,约为小棚秋虾放苗初期,防止藻类繁殖过快引起pH升高,影响虾苗成活率,8月后气温逐渐降低,至11月进入低温期,秋虾养殖在11月底12月上旬进入尾声。
连云港年平均气温
2、水源
小棚养殖水源使用60-90米深井水和河水,河水主要早期放苗使用,中后期主要水源为井水,距离海岸线越近,井水盐度越高,弶港地区盐度约10格左右,连云港盐度较低,只有2-6格(养殖过程水体盐度在2-10格),且水源相较弶港不够充足,后期无法大量套水。(一个井供10-20个棚套水)地下水质量随区域不同差异较大,凸显问题地下水氨氮和重金属较高,因此放苗前需解*做水,降低有害指标。
3、土质
小棚养殖最好为粉碎细度较高的沙泥底,适合白虾生长,底质通透性好,其次为壤土和黏土,养殖户春造和秋造间隙掀棚晒塘翻耕30-60天,保证塘底消*杀菌效果,氧化池底有机物。若养殖户上锅炉且3造/年,则无晒塘时间。
沙泥土
黏土
4、池塘建设与硬件设施
小棚结构简单,大部分为10×40,高1.8m左右,深约1-1.1m,棚长趋于短棚化,提高换水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棚子整体结构为钢架,中间有楼板过道,方便喂料和调水等工作操作,简便了养殖管理,斜撑和顶撑让小棚整体非常牢固,薄膜两边使用泥土压实,提高稳定性。
除了棚子结构,养殖其他设备包括:气路(鼓风机,气管,棚内纳米气盘),水路(蓄水池,水管,深井,深井泵),锅炉(部分养殖场未设置)。
增氧功率:单棚(40米)0.75-1kw,前中期供气功率低(0.3-0.5kw),防止小虾气泡病,随着养殖阶段的深入逐渐增大功率,纳米盘后期定期更换,防止水渍堵住气孔。
气路水路
纳米增氧
排水管
排水管
03
养殖技术管理
1、前期准备
撒生石灰
拉漂白粉
做发酵液
测水
2、水质调节
白虾对水质环境要求尤其严苛,因此通过水质调节确保水体环境稳定,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非常重要,前期培养菌相,抑制藻类过快繁殖,中期(20-30天后)水浑后菌肥双补,保持藻类丰度稳定;补菌主要使用乳酸菌(压制有害菌、分解有机物)、芽孢杆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光合细菌(分解小分子有机物)、EM菌等,补肥主要为氨基酸液体和膏壮肥。
后期加大补菌补肥使用量,春造2-3天一次,秋造3-4天使用一次,肥3-6斤/棚,菌10-20斤/棚,不让水色掉清,保持水体肥度,浑浊且有深色(茶褐色),藻膜扩散范围大,水花均匀,水体气泡大小和数量适中且有颜色。
肥度适中
补充硬度,白虾蜕壳时会大量吸收钙、镁等微量元素,若微量元素不足,易造成软壳、蜕壳不遂等问题,且蜕壳后造成水体硬度下降,水体营养盐不够,藻类繁殖出现问题,引起倒藻,因此微量元素(多矿)的补充尤其重要。
发酵乳酸
扩培光合
3、底质维护
小棚养殖全过程均需进行改底工作,前期投喂量小,且虾苗比较脆弱,以分解底改为主,使用频率为7-10天/次;后期以氧化型底改(20%过硫)为主,频率3-5天/次。(改底频率根据投喂量和水质变化情况随机应变)
氧化型底改效果
4、疾病防控
对虾养殖病害日益加剧,小棚区域也是一样,小棚病害基本遵循流行病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即春虾4月底至5月中旬;秋虾为9月,养殖阶段则为放苗30-50天,有部分客户养殖70天亦有大量发病现象,基本为倒藻、倒菌或夜间返底等次生导致。
倒菌
倒藻
在关键节点和养殖阶段,使用消*剂7-15天一次,消*后8-12小时进行补菌操作,使有益菌及时占据优势生态位,也可定期进行生物消*:蛭弧菌进行泼水、内服操作,进行定向杀菌。
主要防控点为:孢子虫、弧菌、白便。
肝肠孢子虫:一种只寄生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的寄生虫病原,严重影响养殖对虾的生长和发育,可以在苗期进行检测,部分养殖户一造会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检测,一旦发现孢子虫且数量较多,就会进行成本控制(及早出虾或只投少量料维持虾正常生理活动),确保总体利润。
养殖对虾的生长和发育,可以在苗期进行检测,部分养殖户一造会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检测,一旦发现孢子虫且数量较多,就会进行成本控制(及早出虾或只投少量料维持虾正常生理活动),确保总体利润。
孢子虫检测
弧菌防控:养殖户防控弧菌一般为定期内服和外泼,为了维护水质稳定、保证菌藻平衡,养殖户一般较少消*,只在关键节点和弧菌严重超标导致掉苗的情况下使50%过硫酸氢钾或者碘制剂进行立体消*,消*后8-12小时补充有益菌,使有益菌及时占据水体优势生态位,压制有害菌繁殖。
绿弧菌
*弧菌
白便防控:和藻*素、孢子虫、弧菌等相关,高温期易发,很难治愈,主要因藻*素、孢子虫、弧菌、投喂等原因造成肝脏和消化道损伤,导致肠粘膜脱落,产生白便,继而引发偷死等现象,极大影响产量,预防白便,小棚养殖中预防思路为大量补充有益菌压制有害菌繁殖,并通过投喂量控制和营养元素的补充及发酵料的拌喂进行保肝护肠,提高对虾体质。
白便
04
投喂与保健管理
1、饲料选择
饲料是对虾口粮,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充足,满足对虾最适营养需求,优质的饲料是保证养殖对虾营养供给的前提,且因加工工艺和配方的设计,可起到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水质污染,间接降低有害指标的作用。春虾赶早,虾奶粉+虾安康早上市,价格高。秋虾拖时间,从前中期开始,强化营养,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加抗应激能力,为后续降温天气抵抗严寒拖时间等价格做准备,增加养殖成功率,满足市场对大规格虾的需求。
1.1优质饲料评判标准
外观
色泽一致、大小均匀、断口平整、粉末少
气味
原料新鲜、有清香味
稳定
泡水1小时手捏不硬,2小时膨胀不溶散
配方
诱食性好,营养高
1.2饲料作用途径
2、科学投喂
科学投喂是对虾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饲料是对虾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若投喂过多,则易引发水质败坏,虾肝脏红肿,料比升高等一系列问题,若投喂过少,则对虾营养需求无法满足,生长缓慢,因此投喂技术尤为重要,通过投喂量、投喂时间、投喂次数等合理进行饲料供给,保证虾的生长至关重要。
2.1初投时间
因小苗期投喂饲料不能被虾苗完全摄食,约50%被摄食,另外50%溶于水起肥水作用,因此小棚养殖中初始投喂量较大,放苗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一天2餐,初始投喂量设定为50-60g/万苗?天,单棚放苗密度为5万,即第一餐投喂2.5-3两,第一天投喂量为半斤,随后每天加料10-20%,随着对虾养殖时间加长,加料比例逐渐降低,-头每天加料6-8%,-头加4-5%,30-头加2-3%。
2.2投喂次数
前中期一天两餐,投喂量较少,为上午(7-8点),下午(4-5点),前期未清罾时,每天加料10%-20%,放苗20天左右,虾子清罾,控制1.5-2小时吃完,进行投喂量校正,养殖至20-30天开始,日投喂量达5-10斤/天时,每天可增加一餐,即为3餐,分别为早(6点),中午(11-12点),下午(4-5点),缩短对虾摄食时间为1-1.5小时吃完,对虾吃料时间可以通过料台和纳米管打出水花进行判断。
2.3投喂方法
苗期以粉料为主,投喂10-12天,前期补菌较多,可将粉料和泡菌一起混合泼洒,降低劳动强度;放苗10-12天后虾苗体长3.0cm转喂0.3P,料台可少量放苗,观察虾苗吃料情况,放苗25-30天后虾苗体长约4.4-5cm,转料至0.5P;0.5P投喂期间为清罾期,投喂0.5P的时间为10-15天左右;随后为0.8P和1.0L。
2.4投喂量控制
小棚养殖投喂量控制阶段主要为三个:
(1)前期粉料和0.3P阶段
控制投喂的节点为:a、水体氨氮过高,超过0.5以上;b、水体浮游动物偏多(水面发白),浮游动物是虾苗优良开口饵料,若浮游动物过多,摄食藻类,易导致水难肥现象,可适当减少投喂粉料,虾苗2.5cm之后可将其摄食,既充分保证营养,又防止因浮游动物过多导致水体清瘦、难肥现象。
水体小虫
(2)转肝期
即养殖15至35天,对虾规格为-头,投喂量大容易导致对虾肝脏红肿,发炎,最后反而影响摄食,导致转肝不顺利,肝脏包膜不清晰甚至无法形成,此阶段控料时间为1-1.5小时,三餐为1小时,2餐为1.5小时。
肝脏肿大
肝脏肿大
(3)养殖后期
根据对虾吃料速度和水质情况,控料情况为对虾有黑鳃*鳃,游泳足发*发红,秋虾早上发现有肉段出现;水质情况为亚盐短时间内飙升较快,水色难肥(极容易掉清),此刻需将饲料量降低,否则很容易因亚盐偏高大量爆塘。
3、内服保健
从小棚模式白虾较高生长速度需求来看,内服保健的意义较大,年春虾和秋虾连续养殖成功,且产量较高的浙江客户群体非常注重内服保健工作,达到了每餐必拌料的习惯,内服分为功能性饲料和保健产品,生物饲料如丰虾肽宝从30天左右开始伴喂,主要起护肠防白便作用,但养殖户保健产品使用是贯穿整个养殖流程的,集中使用期为养殖13-35天转肝期,内服动保产品主要为护肝、护肠、硬壳三方面。
护肝产品主要为:中药制剂,免疫多糖、多维、胆汁酸等。对虾肝脏由中肠进化而来,是对虾最大的功能器官,起着分泌消化酶与吸收、贮存营养物质、解*、防御、代谢等功能,肝脏是对虾最大功能器官的同时亦是最脆弱的器官,肝脏受损,对虾全身器官将会崩溃,因此,保护肝脏尤为重要,养殖户定期拌喂,促进营养吸收,减少消化负担。
护肠产品主要为: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定期伴喂,乳酸定期拌喂,抑制肠道有害菌繁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丁酸梭菌是近期爆火的一个菌,在肠道定植能力强,号称治疗肠炎第一菌,较多养殖户定期拌喂丁酸梭菌。
硬壳产品主要为:内服钙,对虾生长通过蜕壳进行,但蜕壳所需大量微量元素仅靠水体自然含量难以供给,因此需要人工补充钙和镁等微量元素,养殖户补钙习惯内服加外泼进行补充,蜕壳时促进快速硬壳,防止蜕壳不遂等情况发生。
通过内服保健产品,提高该阶段对虾的免疫力、活力、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成功率。
主要思路为养殖前期,0.3-0.8P料阶段,内服有益菌和多维多糖,如乳酸菌和光合细菌,优化肠道健康,增粗对虾肠道;多维多糖促进营养吸收,增强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内服多维、微量元素,确保在较高投喂量下对虾肝脏健康,保证摄食量和消化吸收率,以确保对营养的充分吸收。
往期精彩回顾原创技术|池塘草鱼开春安全下苗指南土池养金刚虾,您的饲料要选对养虾,补钙是大事!!!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那些事儿?2月5日各地水产品一线报价及简析编辑:linshumin
投稿:tg
alpha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