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三焦
上热下寒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真上热,真下寒,两者不可融汇,寒热分离;
一种是假上热,真下寒,虚阳上跃,下火不实,寒热分离。
平时我们常见的症状:
面红、口干、口渴、溃疡、咽痛、痤疮,又伴有腹泻腹胀、四肢冰凉、怕冷、失眠的,我们一般认为可笼统归纳到“上热下寒”,但是具体如何,还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表现一一看待。
这个病千人千方,主要还是病机易变,像常用的甘草泻心汤、*连阿胶汤、交泰丸等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
今天另辟蹊径,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却十分好用的方——陈修园的《时方歌括》十味地*丸。
时方歌括古本
医案——实践的窗口方某,68岁,退休教师。
下牙松痛2周,伴晨起口臭,口腔溃疡。平素慢性浅表性胃炎,进食寒凉辛辣刺激多有胃痛胃胀,不能喝凉水,每喝即腹泻清水。常年手脚怕冷,体型偏瘦。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5年。脉左弦长,重按无力,右脉洪大,一息五至。舌红苔*,瘦长偏干舌。
上热下寒,虚阳上跃。
十味地*丸加*连。
十味地*丸加减
服药3剂牙痛、口疮消失,服药0剂后神清气爽,胃痛腹泻亦好转。
依旧是常见的六味地*丸作为底方,十味地*丸,即桂附地*丸倍用桂附,加芍药元参各四两。
十味地*丸凭什么屡用屡效?《时方歌括》原著中说到十味地*丸的适应症——“服凉药更甚等。”
意思是,吃了寒凉的东西,下寒更重了,此时此景用十味地*丸,效果更好。
这个方开始来自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后被陈修园发扬光大。
芍药能收敛肝中之火气,以归其根;元参能启肾中之精气,以交于上。
陈修园
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凡有容易口舌生疮、面红目赤、牙齿松动、服凉药症状加重者,这是秘而不宣之验方。
猜你喜欢看
头部爱出汗,但容易拉肚子?湿寒和湿热同时存在,3招解决支招: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气失调——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带解决办法我是如何免费领取到iphoneX手机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