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有胃不舒服的情况,没按时吃饭就胃疼、吃点饭就胃胀或烧心、偶尔有反流症状、睡觉前不舒服等。对于这些症状,不少人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
但其实,这都是胃部发出的求救信号。眼下正值三九严冬,寒冷是胃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如何在这个季节保护好脾胃,可是有不少学问。
慢性胃病不及时治疗易癌变
所谓“老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临床表现主症为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呃逆、泛酸、大便时干时稀等,发病率高,迁延难愈。
“老胃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加重,春夏季节有所减轻。
在慢性胃病中,尤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
临床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可由于病情发展加剧而形成胃癌。相对于其他癌症,胃癌如果能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存活率可达到90%以上。
所以,针对胃部的定期检查很重要,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
40岁以上的男性,40岁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总人数的96%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2倍多;
重口味的人,尤其是习惯吃高盐、腌制、烟熏食物的人;
有胃部疾病的人群,比如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做过胃部手术,或有胃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的人;
有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
有相关疾病的人,比如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常常有萎缩性胃炎;
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比如长期抽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等。
中医药治“老胃病”效果好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劳倦及情志不舒是胃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按照中医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则,中医治胃病以和胃降逆、通络定痛、健脾消胀为主,且有很多优势。
第一,中医药不会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医药产生依赖性。
第二,中医药取决之于天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副作用,服用安全。
比如,古方正药陈李济胃疡宁丸精选白术、乌药、山药、白芨、珍珠层粉、青皮、高良姜、赤芍、仙鹤草等中草药制成,是地道中药古方老胃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制酸止血的功效。
胃疡宁丸辩证施治,通过独特全面的组方不但可以治表征,还能有效修复和再生胃肠粘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胃肠紊乱功能,健脾养胃、补脾益气,在治疗胃肠的同时,实现心肝脾肺肾等全身脏器调养功效。
第三,中医药治胃病,不仅着手于“治”,还有调理作用。
以陈李济胃疡宁丸为例,方中独含有的珍珠层粉就有修复胃粘膜的功,配合白及和其他抗菌药、抑酸药等。
胃疡宁丸方中五指毛桃、仙鹤草、赤芍配伍为“君”药,健脾行气化湿、止血不留淤,有效治疗胃肠溃疡出血;
白芨、珍珠层粉为“臣”药,制酸止血抑溃疡;乌药、高良姜温经散寒止痛;山药、白术、青皮、香附、甘草健脾燥湿、理气行气,消除积滞。全方精准配伍,共奏健脾养胃、理气止痛之功。
对于多种胃部疾病,及长期反复发作的老胃病患者,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全国权威医学期刊等医学杂志,刊登关于胃疡宁丸的临床报告显示,胃疡宁丸对于治疗胃病有显著效果,并对其效果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足以说明其疗效良好和安全性。
临近严冬腊月
护好肠胃很重要
胃作为消化器官,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可能成为威胁肠胃健康的“利刃”。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消化能力减弱,胃动力差,食物容易积聚在胃底,诱发胃病。随着年龄增加,很多中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逐渐萎缩退化,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日趋降低。
年轻人也容易中招,上班久坐、饮食不规律,胃肠蠕动减少,年纪轻轻的胃病患者在临床很常见。
老胃病患者除了规范服药治疗
日常养胃也必不可少。
腹部保暖
冬季的胃炎复发,大部分与气温低有关,所以注意胃部保暖非常重要。建议穿衣不要敞怀,睡觉时盖好被子,以防夜间腹部受凉。
细嚼慢咽
饮食对胃病的康复和调理尤其关键,吃饭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使唾液和食物充分融合,这样吃下去的东西更容易消化,而且不会损伤胃黏膜。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最好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共用碗筷,不给细菌和病*侵入身体的机会,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
情绪快乐
胃肠是最经不住心情“过山车”的器官了,当心情波动明显时,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使得胃酸分泌异常,诱发溃疡、糜烂等胃黏膜病变。
另外,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肠道蠕动出现异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所以,“老胃病”患者要重视情绪管理,日常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可过劳
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能过度劳累,否则会引起消化器官供血不足,导致胃肠疾病发生。家里常备盒摩罗丹,肠胃病复发时不慌张。
白云山陈李济胃疡宁丸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吃完饭后打个嗝就感觉酸水上到喉咙里,胃里好像有团火在烧,吃完饭后平躺着更难受,很多人常以为这是患上了普通胃炎、胃溃疡,但其实不是,这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我国约有10-20%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但是确常常被误诊、漏诊,披着慢性咳嗽、心绞痛、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背痛等疾病的外衣,极具迷惑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胃食管反流病,如何预防。
胃食管反流病是什么人的食管与胃之间有一道门称为贲门,食物被吃下后通过贲门从食管进入胃,正常来说贲门只会在食物进入时开放,但在某些病理性和功能性原因致使下食管扩约肌(贲门)松弛,胃和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咽喉、支气管、肺等部位称胃食管反流病,其主要致病性来自反流的胃酸刺激损伤到达部位。
在全世界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也不低,但其往往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忽视,病情持续发展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食管病变例如:食管溃疡、食管出血、食管狭窄、巴瑞特(Barrett)食管(食管癌癌前病变),甚至是食管癌。此外还有食管外病变例如:慢性反复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食物反流、反酸、烧心等,除这些症状以外胃食管反流病还有非典型症状,医院看病主诉常为这些症状例如咳嗽、胸痛、背痛、哮喘等,这些症状非常具有迷惑性,很容易和心绞痛、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混淆,这也是胃食管反流症为什么极易被漏诊、误诊的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1、功能性病因
由于长期精神压力大、某些药物作用、腹压增大以及吃得太饱、常睡前进食、喜欢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消化道蠕动较差,引发反流。
2、器质性病因
长期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消化道黏膜受损,引起括约肌压力下降贲门关闭无力导致反流。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胃食管反流1、老年人群:随着年龄上升,贲门也会出现老化、松弛等状况,导致胃和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
2、体重超重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超重肥胖人群常腹压较高,过大的腹压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概率。
3、喜欢刺激性食物人群:例如咖啡、酒、巧克力、碳酸饮料、麻辣烫和抽烟等,这些刺激食物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
4、有食管裂孔疝人群:这类人群相比正常人群先天门上就有条裂缝,胃酸当然更容易逆流而上。
5、先天敏感人群:身体组织对于胃酸敏感,生理范围内的反流刺激,也会导致其出现明显不适。
如何预防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医学界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还难以治愈,但通过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善能有效缓解症状和预防食管反流的发生。
1、禁食刺激性食物
对于已有反流的患者禁止食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巧克力、可可等刺激性食物,正常人群也应该控制此类食物摄入量。此类食物不仅会刺激胃酸分泌还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促进胃食管反流发生。
2、禁止高脂肪、高糖饮食
脂肪同样会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导致其松弛和延缓胃排空,减少脂肪摄入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很重要的一点。高糖饮食会明显导致胃酸的分泌过多,日常饮食应该尽量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摄入纤维素和维生素,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避免油煎、炸、炒,这样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避免过饱
平时吃饭应该在七八分饱或少食多餐,尤其汤水一次不要喝太多,分次喝可以减轻胃内压力,降低反流。
4、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松驰食管下括约肌、减弱食管顺蠕动,导致食管中胃酸的清除时间延长,并增加食管对酸的敏感性,酒还会直接刺激食管和增加胃中压力,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戒烟限酒十分重要,此外戒烟限酒也能降低例如: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
5、控制体重
过重和肥胖的人腹压往往高于正常人,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胃食管反流病风险增加约20%。日常要多锻炼,锻炼还可以加强心肺功能,运动在于坚持,每周应该进行3-5次运动,每次应该持续30分钟以上,选则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健身功法、骑单车、游泳等)。
6、其他习惯
对于已有食管反流者睡觉时床头可以抬高15cm,左侧卧睡能更好缓解胃食管反流。每次餐后不要急于躺下,饭后30分钟应该保持坐立姿势或站着,不要平躺或弯腰,睡前四小时避免进食,规律饮食,夜宵肯定是不允许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