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肠化生,癌前病变≠癌
很多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看到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轻度肠化生等有“肠化生”的结论时,因初次接触“肠化生”的字眼,难免好奇又顾虑重重。网上搜索一查,发现很多文章报道肠化生跟胃癌有关,就被肠化生惊得忧心忡忡,愁肠百结,好像马上要得胃癌似的。肠化生究竟是什么病?其实大家不用惊慌,让我们全面认识肠化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Q
一、肠化生是什么?
肠化生即肠上皮化生,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也就是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它是胃黏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肠化生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目前国内外认可的肠型胃癌形成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型)。所以,肠化生是肠型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A
Q
二、肠化生会不会癌变?
胃癌确实有一定可能由肠化生发展而来,但肠化生离胃癌还有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患者不用因检查出肠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荷兰一项研究发现,肠化生的年发生率是0.25%,而且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胃会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早识别和干预,也是一种防止癌变的有效途径。
A
Q
三、肠化生由什么引起?
想要预防或治疗肠化生,首先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引起肠化生。我们的胃黏膜一般处于损伤和自我修复的动态平衡之中,凡是造成胃黏膜损伤或引起胃炎的因素都会增加肠化生的风险。
常见的导致胃黏膜损伤的病因包括:
(1)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
(2)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
(3)胆汁反流;
(4)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某些止痛药、活血药;
(5)胃癌家族史等。
A
Q
四、肠化生怎么预防和治疗?
肠化生往往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所以减少胃炎的发生,有效治疗胃炎,也就减少了肠化生的发病。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上提到的损伤胃黏膜的因素,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对胃黏膜有损伤性的食物和饮品,戒烟忌酒,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等。其次,当胃炎严重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中和胆汁等的药物。除了预防和治疗,我们还要加强监测随访,特别是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有胃癌家族史者、有不完全型肠化生者、中重度肠化生者、吸烟及饮酒者等,随访方法为胃镜和黏膜活检。长期随访监测肠化生可早期发现病情的恶变,从而及时、有效根治。
了解了以上知识,我们无需因肠化生过于紧张,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只要注意治疗慢性胃炎,积极随访,及时治疗,便可远离胃癌君。
A
编辑/*办刘佳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