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TUhjnbcbe - 2020/11/11 8:16:00

胃乃五脏之本

中医判断病人是否能够痊愈乃至还能活多久,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还能不能吃得下饭,也就是看他的“胃气”强弱如何,“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生病的起因

1脾胃四怕,生、冷、撑、气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2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胃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

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类型。大多数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自己不会感觉不舒服,只是在胃镜检查中被医生告知患上了慢性胃炎。一部分慢性胃炎的患者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比如说上腹部不适、胀满感、疼痛、食欲不好、嗳气、反酸烧心等,有些人还会表现出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可见胃胀满,进食后胀满感加重,食欲不佳,舌边见齿痕等。

2、补中益气丸: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3、参苓白术散: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对于同时伴有大便稀的患者尤其适用。

4、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主要特点是:病人胃寒怕冷,喜热饮,不敢吃凉东西,或者伴有大便溏稀等。

5、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

6、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主要使用依据是:胃脘胀痛,或者连及两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剧等。

7、胃苏颗粒: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

8、三九胃泰颗粒:每次2.5克,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使用依据包括:除了胃痛、胃胀之外,伴有口苦、口黏、有口气,舌苔*腻等。

9、摩罗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有糜烂、出血者,可用三七粉,每天3~6克,分3次冲服。

注:如果症状比较复杂,疾病非常多样,就并非一种中成药能够解决的了,建议您找中医大夫辩证施治。

慢性胃炎的中医疗法

1、穴位按摩

(1)让胃永远舒服的是足三里和天枢,每天按揉足三里和天枢3-5分钟,从根本上把胃扶起来,有效防治各种胃病!

(2)肚胀呕吐找足三里、中脘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经气汇聚于腹部的位置,和足三里联手能治疗胃肠道的任何疾病。两穴位每天分别按揉3—5分钟即可。

2、艾灸

艾灸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包括脾胃虚寒证)的保健调养。主要选择足三里、中脘两个穴位进行。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

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文来自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