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夏至,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气,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宋代《文昌杂录》里就有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民俗专家、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向记者介绍,各朝各代对夏至很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各地农民忙着祭祀,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祭天”仪式,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齐守成说,“夏至节”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