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这天阳盛无疑,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具体哪天阳气最盛依据干支推算应该在端午这一天。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这正应了物极必返的原理,所以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易经》对应的就是《天风姤卦》姤就是不期而遇的意思,易经用一阴遇于众阳来表示,而先哲们给出的答案就是: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说:“内心时刻怀着美好的理想与品德,意外之喜就会自天而降!”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节气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燥,燥必更热,这样就会影响人体的功能和人的行为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心理,以静坐、排除心中杂念为上。
五月仲夏适夏至,日挂晴天绿影稀。
鸣蝉饮露颇耐暑,欢唱求知树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