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夏至到,俗语夏至3庚数头伏,哪天入伏
TUhjnbcbe - 2025/4/11 23:16:00

夏至,俗语“夏至3庚数头伏”,今年哪天入伏?入伏后哪天最热?

今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对计算时令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太阳的直射点的不同,人们把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日期分别命名成了“两分两至日”,即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夏至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点移动到了北回归线上,因为直射点在北边,今天也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过了夏至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在夏至当天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比如在我们当地就会有夏至和面的习惯,在一些地方会有吃狗肉的习惯,这根据地区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也会略有差异。“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老话是告诉我们在如何利用夏至来确定伏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伏天是怎样计算的,伏天一共有多少天。“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很简单夏至过了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可以说是头伏,也被人们叫成“一伏”,到了伏天以后,天气才开始真的变热,一些地方也会开始出现多雨天气。

“庚日”是我国古代计算日期的方法,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计算日期方便,所以就会选择利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搭配成计算日期,只要有庚字出现就可以算是庚日,数到第三个庚日就算开始进入头伏了。对于中伏和末伏的说法有另外的计算方法,和头伏稍微有所区间。

“末伏”是从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算起,“中伏”则由初伏和末伏的起止时间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初伏和末伏的时间都是十天,但是中伏的时间有可能是十天,也有可能会是二十天。我国今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七月十二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九,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八月十一日,也就是农历七月二十,中间的时间就会是中伏。从计算伏天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老祖先在在这方面还是非常严谨的,考虑到了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二十四节气”既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也是人们大量实证经验的总结,属于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

至于说在进入伏天以后,什么时候最热,这个其实也不太好讲,具体的差异也比较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冬有三九,夏有三伏”的说法,伏天一般情况下都会是比较热的,但是笔者人在在中伏的时候会是最热的时候。

初伏的时候,刚进入伏天,天气才慢慢开始变热,中伏的时候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到了三伏已经差不多进入秋季了,气温更会比较低。今年中伏的时间是七月二十二日到八月十日,在这段时间要注意防暑,不要中暑。从“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俗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伟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至到,俗语夏至3庚数头伏,哪天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