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听新城妇联向您说节气夏至
TUhjnbcbe - 2025/4/10 17:49:00

夏至的起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也达到全年峰值,这一天就是夏至。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过了夏至,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还会发生“立竿不见影”的有趣现象。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逸周书》曰:“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盛极而衰,鹿角在夏至脱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又曰:“鹿角不解,兵革不息”。意思是鹿角不脱落,打仗就不会停止。

二候蝉始鸣

让人感到夏天到来的,不单单是热度和阳光。一声悦耳的蝉鸣同样宣告了夏天正式的到来。夏蝉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此名。半夏是一种白色的喜阴药草,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

夏至民俗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白昼时间最长,影子最短。等过了夏至之后,太阳直射位置将会南移,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祭神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俗称“做夏至”。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之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此俗也见于汉朝的制度,《史记·封禅书》说:“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礼也。”汉以后历朝多有实行夏至祭地典礼的。

在这一天,农民既感谢天赐丰收,也祈求神灵保佑继续风调雨顺,北方祈求降雨,南方祈求天晴。在夏至日前后,有的地方还要举办隆重的“过夏麦”仪式,这也属于古代的“夏祭”活动的文化遗存。

送夏

夏至节民间有一种有意思的民俗是“送夏”:“人家有嫁女者,在五月前,必备纱葛之衣赠之,曰‘送夏’。”一般是送女儿、女婿度夏衣装,有些大户人家还要送去芭蕉扇、折扇、宫扇及时令食物等。

欢庆

在我国绍兴地区,有“嬉,要嬉夏至日”的俚语。而当地的赛龙舟活动,因天气缘由,自明清以来已不在端午进行,而改在夏至,这个习俗保存至今。这一天万人云集,锣鼓喧天,热闹无比。

而历史最短,却最热闹的欢庆习俗,出现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附近。因夏至这一天的白昼为全年最长,北极村附近甚至出现极光现象,日照达到十七小时。自年始,才由漠河县将夏至这天定为“夏至旅游节”,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相观看神奇的北极光,并尽情嬉戏。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新城妇联向您说节气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