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竿见影,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成语,我们都知道立竿见影在现代的含义是形容做一件事情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可是,立竿见影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八卦、历法、二十四节气等学说的关系却值得我们更多了解。
中国古老的五行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总结出来的,古人发现阳光南斜,树木的影子越来越长。因此,聪明的古人想到一种简单的办法:“立竿见影”,竖一根木棍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就能发现太阳运行的奥秘。
当然,测日影是大事,不会那么简陋,古人使用的仪器叫“圭表”。所谓“表”,就是直立的杆子(或石柱),“圭”是平放在地面测定影子长度的刻板。正午时分,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它的影子,根据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了解太阳的运行,影子最短时是夏至,最长时则是冬至,以此确定回归年。
古人发现,立一根杆子,杆子的影子在夏至那一天最短,然后就开始慢慢变长。到了冬至那一天影子达到最长,然后又开始变短。所以“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古人以冬至为岁首,因为他们最先确定的节气是冬至。“冬至”一词,古人解释说:“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至。”至今,在香港还有至大于年的说法,冬至才是一年的开始。
接下来是春分秋分,顾名思义,在这两天,昼夜时间是相等的,阴阳平分。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继续平分,分成“六阴六阳”,“十二阴十二阳”,对应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
十一月冬至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北方阴冷属水,阴极生阳,由一阳始生,所以一阳为水的生数。五月夏至日,北极阴进而阳退,南方酷热属火,阳极生阴,由一阴始生,所以(五)六月的二阴是火的生数。
而正月是三阳,于是就有了“三阳开泰”这个成语。以太阳升起的东方和木为象征,所以三阳是木的生数。八月以后万物凋零,正值四阴之数,以日落处的西方和具有收敛作用的金作为象征,所以四是金的生数。
/完/
参考书目:周春才,《图解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