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养生指南#
癌症与慢性疾病、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胃部病变初期,很难被及时察觉到。研究发现,80%以上的患者,发现胃癌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阶段,但是胃癌并非完全没有征兆,只是容易被人们忽视。
肠胃出现病变后,饭后会有哪些病理表现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胃癌高发的原因
1、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经常吃盐分含量高的食物,会提高患胃癌的几率。胃癌患者通常喜欢吃咸鱼、烟熏肉干等高盐食物。此外,吃饭过快、不按时吃饭、喜欢吃过热或腌制类食物,都容易使肠胃黏膜受到刺激,诱发胃癌。
2、亚硝胺类化合物
研究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性强,容易诱发胃癌。蔬菜、水果等长期放置,会滋生亚硝酸盐。
蔬菜烹饪之后,亚硝酸盐含量低,但如果没有尽快食用,放在冰箱储存之后,容易滋生大量亚硝酸盐。相较于其他蔬菜而言,大白菜中的亚硝酸盐滋生速度更快。此外,腊肉等熟食中,亚硝酸亚硝酸盐含量很高。
3、遗传因素
胃癌也会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部分胃癌有家庭聚集的特征。因此当家人中患胃癌的人数较多时,应更加重视对于胃部的养护。
4、酗酒、吸烟
平时有喝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容易患胃癌。烟草中含有焦油、尼古丁等大量有害成分,同时,酒中含有高浓度酒精。经常抽烟、喝酒,会使肠胃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部抵抗力下降,诱发胃炎、胃癌。
5、胃部病变
许多胃部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理和控制,容易恶化成胃癌,例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这类患者胃部有炎症,容易导致肠胃黏膜非典型增生,诱发胃癌。
6、细菌感染
胃部受到幽门螺杆菌等细菌感染后,也会诱发胃癌。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由于感染幽门螺杆菌,患上胃癌的人群占比超过50%。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卫生的饮食习惯,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7、精神抑郁
当人经常处于崩溃、自卑、抑郁、愁闷的精神状态时,容易提高患胃癌的几率。此外,长期近距离接触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或经常身处石棉环境的人群,同样容易患胃癌。
二、胃癌真的不痛不痒,没有感觉吗?
胃炎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常见病之一,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胃癌早期,人体会有腹胀、呕吐、恶心、嗳气、大便稀等情况,消化功能受损,但胃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患者通常是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才会发现患上胃癌,但此时胃癌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阶段,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的症状。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尽早发现疾病。
胃癌是恶性肿瘤,对身体损伤程度大。中晚期胃癌患者,胃部会出现显著的疼痛感,但是与骨癌、肝癌患者相比,疼痛感较轻。
胃癌晚期患者,如果疼痛感剧烈难忍,可以通过增加用药次数,提高用药量的方式,以减轻病人痛苦,改善胃部不适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三、饭后如果经常有这4种现象,建议查个胃镜
1、出现黑便
胃癌患者粪便呈现黑色。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人体粪便通常呈现棕色或褐色,如果患上胃癌,大便颜色会变黑,可能会便血。胃癌患者的便血与粪便结合,与痔疮导致的鲜红色,且血便分开的症状不同。
2、胃疼
胃部患恶性肿瘤后,胃功能严重受损,吃饭时,胃部会有疼痛感,此时胃部肿瘤正在恶化。
食物进入胃中后,会使肠胃黏膜受到刺激。加剧胃部疼痛。胃癌患者肿瘤面积日益扩大,会压迫、牵扯胃部周围神经组织。
因此,很多胃癌患者,显著的不适感是经常胃痛。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确定原因,如果胃部疼痛与胃癌有关,应尽早采取治疗办法。
3、胃胀
胃部消化不良,会出现胃胀情况,此时不需要服药治疗,在身体自我调节作用下,会自愈好转。在平时饮食中,很多人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容易导致胃胀。
当胃部有癌细胞生长时,胃部的消化、蠕动能力衰退,无法有效分解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因此如果频繁感到胃胀,可能是胃癌上身的前兆。
4、恶心,呕吐
饭后经常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需要警惕胃癌上身。胃部承担着消化、分解食物的重要功能,食物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胃部进行消化和转化。
肠胃功能健康,才能正常消化食物,输送营养。当人体患胃癌后,胃部功能下降,吃饭时,食物进入胃部,会使肠胃黏膜受到刺激,出现恶心、呕吐反应。
四、延伸:做胃镜有副作用吗?
胃镜包括胶囊胃镜、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做胃镜对身体没有副作用。纤维胃镜是指从患者到口中插入将纤维软管,经过食管、会咽,到达胃部及十二指肠。这可能会刺激到胃食管黏膜,但无其他明显副作用。
胶囊胃镜检查,更加方便,医疗器具安全、卫生、小巧轻便,不会使患者有强烈的不适感。胶囊胃镜外壳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耐腐蚀性,是一次性用品,同样没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