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今日夏至,请收下这份清凉华仔世界之旅
TUhjnbcbe - 2025/2/26 16:42:00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北京时间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夏至之“最”


  最早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


  


  夏至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夏至二候“蝉始鸣”,以蝉鸣为夏声。夏至三候“半夏生”。半夏,汉代便已为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做半夏。借“半夏”之名也在提醒:夏天,过去一半了。


  最长


  夏至,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是立竿不见影。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


  最热


  夏至,盛夏的起点。夏至起,不久便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


  冬天有“数九”,夏天也有“夏至九九歌”,描绘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秋凉的天气变化。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它有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年7月11日入伏,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年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年7月21日-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共10天。


  


  ▍夏至气候特点


  ①对流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②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③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④高温天气


  夏至开始进入“桑拿天气”,天气温度高、闷热、湿气重,人体感觉炎热、胸闷、烦躁、失眠、大量排汗。


  ▍夏至习俗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江南食俗。《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谓“夏至饼”。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养生注意些什么?


  1、勿急躁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心静自然凉”,心态调整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心情不好时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缓解一下,或听听歌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2、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冷水澡极易导致阳气暗损。时间久了会出现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等症状。


  3、睡好“子午觉”


  子时(23点~凌晨1点)与午时(11点~13点)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睡好子午觉,可以帮助人体适应自然规律,同时有利于保护阳气。


  此时适合“晚睡早起”,晚上最好在晚上22点之前入睡,中午可以午睡半小时左右,养神以养心。


  4、恰当补水


  夏季气候炽热,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费事不喝水。少喝冰水,过凉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有一些温热的水反而更解渴。


  5、忌空腹饮茶


  夏至不宜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所以夏季饮茶,应是在饭后喝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需立刻停饮。


  6、饮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外国人如何过夏至?


  ●韩国:祈雨祭


  在古代,韩国人就认为夏至当天下雨是丰收的好兆头,人们会在夏至时举行“祈雨祭”,祈求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在盛产土豆的韩国江原道地区,从很早以前就流传着在夏至吃土豆的习惯。人们会将当年的头茬土豆煎成土豆饼,称之为“土豆荐新”,即一种以新鲜食物祭献神灵的祭礼。韩国人相信,在夏至当天吃土豆会带来好运,确保粮食丰收。除了土豆外,很多韩国人还有夏至吃大蒜的习惯。夏至前收获的大蒜清香新鲜,韩国人会把这些大蒜腌制成酱菜食用,以缓解酷暑时节的食欲不振。


  ●日本:夏至祭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奉天照大神为太阳神。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从太阳那里获取新的生命力,日本各地在夏至这天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其中,三重县伊势市二见兴玉神社的“夏至祭”规模十分宏大、知名度很高。二见浦有座著名的“夫妻岩”,只有在夏至前后,人们才能观赏到太阳从夫妻岩中间升起的绝美景象。6月22日凌晨3:30分开始,当地的人们会穿上洁白的衣服,念着祈祷词,缓步走入海中,准备沐浴太阳(天照大神)的光芒普照。


  ●拉脱维亚:亲朋好友齐相聚


  庆祝夏至是拉脱维亚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拉脱维亚人通常会在这个节日和亲朋好友前往乡村聚会度假,一起唱歌跳舞,畅饮啤酒,品尝美味的奶酪。


  ●厄瓜多尔:迎夏至连续跳舞十五天


  按厄瓜多尔的习俗,当地人要从夏至那天的午夜开始,连续跳舞十五天,庆祝夏季。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夏至,请收下这份清凉华仔世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