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北至,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廿三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夏至
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四个节气之一。先人们最早用观测星相和土圭测日影的办法确定了“二分二至”(包括春分、秋分和冬至)。
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日在穹顶,在北回归线地区就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有趣现象。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在这一天可以跟心爱的人表白,“想你的时间最长,梦你的时间最短。”
物
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夏至有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前后,鹿角脱落。过五天,夏蝉始鸣。又过五天,半夏珠芽、种籽均出。
夏至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夏至二候“蝉始鸣”,以蝉鸣为夏声。夏至三候“半夏生”。半夏,汉代便已为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做半夏。借“半夏”之名也在提醒:夏天,过去一半了。
习
俗
1
农忙
●夏至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量大,故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夏至期间,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丛生,病虫害滋生蔓延,是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2
夏至节
●夏至,古人称为“夏节”“夏至节”。古人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灾消年丰。一般祭祀是冬至祭天,而夏至祭地。北方祈雨,南方求晴。《史记·封禅书》里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3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4
夏至面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吃食,民谚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新麦已登场,夏至吃面也讨个尝新的好意头。
5
赏荷花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仙李白在《子夜吴歌·夏歌》中写,“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这首抒写夏景的诗,讲述了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养
生
谚语说:“夏至未来莫道热。”夏至之后便进入盛夏,此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
夏至后,气候趋于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养生应顺应夏季的特点,以降温消暑不贪凉为准。
此时节,也有吃姜的习惯,如谚语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此外,消夏防暑要及时补水,可多食苦瓜、芹菜、茼蒿、苦菊等苦味。
诗
词
蝉鸣声声,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起来欣赏文人墨客留下的关于夏至的诗句吧!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宋]范成大《喜晴》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封面新闻
设计沈晓颖
整理周志敏覃贻花
参考文献:
[1]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北京:中信出版社
[2]李学峰《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北京: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