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两头春,这个庚子年真是不平凡。可不管怎样,季节依然走到了夏至。我以为昨天刚立夏,可转眼再过两天就是夏至节了,过了夏至,三伏天马上就到了。三九天最寒冷,三伏天最炎热,不过有时候越是立秋以后,有那么一段时间可能比三伏天还要闷热,也就是农村人口中的“秋老虎”。
因为今年闰四月,所以天气一直反复无常,还记得五一前后尚未立夏,突然有几天气温达到了30多度的高温,让人感觉从冬天直接迈进了盛夏。过了三五天以后,气温又突然降低至不到20度,一直反反复复。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夏至,可我们胶东地区这几天的气温一直在30度以上。跟以往的气温相比较,今年端午节期间的气温算是比较高了。我记得往年端午节前后,正是麦收季节,温度没有今年这么高,也可能正是今年闰四月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闰四月,现在应该是农历五月底六月初了,也正是气温最高的时候。
夏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夏至开始并不是代表着正式进入了三伏天,三伏天要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也就是七月十六号才算是头伏。人们常说七月流火,自然是说七月是最炎热的日子,因为整个七月正好赶在三伏天。不管是否闰月,六月二十一号是夏至,这是不可更改的。由此推算八月初应该是气温达到最高的日子,因为从七月二十六到八月十六这二十天,正好是三伏天的中伏。一般情况下,中伏雨水量多,天气闷热会让人感觉透不过气,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各种农作物生长最快的季节,也需要温度高才能促进农作物的成熟。
立秋以后,虽然也有那么几天可能会感觉到气温高,但不管气温多高,只要是立秋后,早晚都会有一些凉意,起码呼吸的时候不至于感觉到憋闷,所以立秋后再热也不跟三伏天那么闷热。尤其是晚上,初秋的夜晚通常都是凉爽的,因此最热的日子还是在伏季,也就是八月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