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每年最热的时间段,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而每年的“三伏天”都是最热的时间。
所以很多朋友都会从夏至这个节气开始,准备相应的防暑措施,从而尽可能舒服的度过难熬的夏天。比如西瓜、雪糕、空调等等,都是夏天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是夏天的冰镇西瓜,顿时让夏天变得稍微可爱了些。
都说三伏天是最热的时间,但是每年的三伏天温度其实都不大相同,由于气候整体的变化,三伏天的温度也会有所变动。
老祖宗有专门用来判断三伏天温度的俗语,虽说不能判断出当时具体的温度,但是可以判断其大致的走向。
而很多俗语都是和“夏至”这个节气有关,也就是说通过这些俗语我们可以从夏至的气温判断整个夏天的气温。
这些俗语是否有道理我们暂且不论,毕竟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再怎么也不会是无稽之谈。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天比较重要的节气。
古人尤其重视夏至这个节气,因为人们能够通过夏至得到很多想要的信息。下面这些俗语便是和夏至有关,读懂能预测天气。
一、夏至有雨,仓里有米
这句俗语的含义是,若是夏至这天能够降雨,那么当年就会有好的收成。我国古代绝大部分人都靠田地为生,地里的庄稼的收成不仅仅要养活家人,还需要给朝廷纳税。
老百姓如果遇到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生活在赋税很重的朝代,可谓是苦不堪言。并且气候是影响粮食收成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天气的变化。
进入夏至之后,气候便会逐渐升高,这时候地里的庄稼都需要雨水灌溉。所以夏至夏天下雨对于庄稼人而言,是天大的喜事。
这样庄稼就会有充足的水分,长势也会越来越好,因此夏至下雨被古人当作是丰年的预兆。
此外夏至这天下雨,也意味着当年的天气会相对凉爽一些,毕竟降雨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二、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时节正值小麦丰收的季节,而这时候人们最害怕下雨。一方面是小麦成熟之后需要及时收割,若是遇到下雨天不能及时收割,那么成熟的小麦就会被雨水打到泥地里。
这不仅仅增加了收割的难度,还会造成小麦的大量减产。此外成熟之后的小麦遇到雨水,还可能会出现发芽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当年小麦的产量。
而夏至怕北风的意思,就是人们比较害怕夏至的北风,并不是说北风本身很可怕,而是说夏至的北风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可怕。
夏至到来之后,降雨基本都是南方的暖湿低压气流引起,若是这时候刮起北风,这就意味着当年的降雨量会比较少。
这就很有可能会遇到旱灾,对农民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人们都希望盼来夏至的东南风,这样这个夏天的雨水就会比较充沛。
三、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这句话的含义是夏至这天若是没有下雨,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特别炎热,并且降雨的概率也很小,基本上不会迎来下雨天。
夏天的雨水是大家都盼望的东西,下雨就意味着天气比较凉爽,并且空气也比较清新。
此外炎热的“三伏天”,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再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场雨农作物就能恢复生机。
可若是长时间不下雨,那么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当年的收成也不好,会影响人们今后一年的日常生活。所以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叫: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
因为夏至这天下雨,粮食的秋收情况就会比较好,这就好像是中了举人一样让人高兴。虽说这种说法略显夸张,但是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夏至当天的雨水的重视程度。
四、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这天若是不下雨,并且天空中还没有云,那么这个夏天的三伏天就会格外难熬,不仅仅没有降雨和阴雨天,太阳还会特别狠*。
若是重阳节这一天没有雨水,那么冬天就会比较干燥,并且不会有下雪的可能。这也并非是什么好天气,因为瑞雪兆丰年,大雪能够有效的杀死地里的害虫,帮助农作物更好的成长。
结语
这些俗语都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判断天气变化的基础。虽说对于现代人而言用处并不是很大,但是用这些俗语来判断天气的大致走向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