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http://pf.39.net/bdfyy/本期内容整理自“大爱无疆·脚下有路”基层医师能力提升线上培训第一期,中医院唐旭东教授分享的“基层医生诊治慢性胃炎的知识准备与关键点”。
1.慢性胃炎的基本概念
(1).慢性胃炎(CG,chronicga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2).病因与发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多),其他如饮酒、吸烟、十二肠液反流(包括胆汁反流)、自身免疫、药物、饮食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慢性胃炎。
2.慢性胃炎的基本知识
(1).胃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2).胃壁(从胃腔到腹腔)分为4层:·第一层是黏膜层;·第二层是黏膜下层;·第三层是肌层;·最外一层是浆膜层。慢性胃炎主要以黏膜层发生炎症性病变为主。
3.慢性胃炎的分类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形态学很直观的分类),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的充血),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出血点、出血片、斑片状的出血),萎缩性胃炎(胃镜疑似腺体萎缩,做病理证实的)四个类型。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海)》:(病理组织学)慢性胃炎分为两类,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的类型,此外还有患病率较少的特殊性胃炎。
4.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有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良,且为非特异性;
·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和轻重,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和黏膜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5.诊断
(1).非萎缩性胃炎------以内镜诊断为主,须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诊断:
A.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黏膜水肿(发亮),出血点/斑及糜烂渗出,其中糜烂分为2种类型:平坦型和隆起型。
B.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反应,称为胃炎:
·浅表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可以是急性炎症(例如:因为饮酒、连续的熬夜)。
·以急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时,称为急性胃炎(病程比较短)。
·以慢性炎性细胞(单个核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时,称为慢性胃炎(病程较长);
·当胃黏膜在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同时见到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时,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或慢性胃炎伴活动。
(2).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肉眼看是不准确的,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38%-78%):
A.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
B.腺体萎缩的诊断:
·不必考虑活检标本萎缩的块数和程度,即使在几块活检标本中只有1块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亦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活检组织太浅(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达到黏膜肌层)、取于糜烂/溃疡边缘的黏膜、或者包埋方向不当等,均会影响萎缩的判断
·临床医生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内镜所见,最后做出萎缩范围和程度的判断。
6.慢性胃炎的诊断(规范、准确)
胃镜诊断内容(针对中华医学会对胃炎的共识要求):
(1).(分型)诊断出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包括红斑性的,包括糜烂,包括出血),还是萎缩性胃炎(腺体的萎缩),同时要标明是否伴有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又可以造成黏膜的损害),是不是在黏膜上有明显的糜烂,黏膜上是否有出血点。
(2).(分部位)另外要说明病变的范围,它是仅仅在胃窦部(胃窦炎)、还是胃体部(胃体炎),还是全胃,全胃是以胃窦为主(全胃炎胃窦为主)还是胃体为主(全胃炎胃体为主)。
(3).(分级)内镜下病变程度分级。
A.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对慢性胃炎各种病变做出分级。
B.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现有内镜分类存在人为主观因素或过于繁琐,根据内镜所见难以对慢性胃炎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C.-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合理而实用的分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7.慢性胃炎的主要5种病理组织学变化
(1).病理组织学上,取一块活检的组织,然后送到病理科染色以后放大镜放大。
(2).慢性胃炎的黏膜病理报告主要有5种病理组织学变化:
·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否为慢性炎症;
·是否为活动性炎症;
·是否有腺体的萎缩;
·是否有腺体的肠上皮化生。
(属于相对良性的病变,不是恶性病变)
(3).异型增生:属于最早的肿瘤性上皮,于慢性胃炎里常见,尤其在萎缩肠化时可见。
8.慢性胃炎的风险掌控
年WHO胃癌专题小组提出“胃癌的先兆”(胃癌前变化)------2层概念
(1).胃癌前疾病------临床状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残胃、恶性贫血等;(此类患者较之正常人容易发生胃癌)
(2).胃癌前病变------病理学概念,指胃黏膜及腺上皮的某种病变,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Ⅲ型肠化。
9.胃粘膜肠化生
(1).化生是组织对慢性炎症的应答方式之一,即一种成熟细胞类型替代另一种成熟细胞类型的过程。
(2).理论上,化生来自于干细胞的异常分化,或者是一种成熟细胞类型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为另一种成熟细胞类型。(它是在炎症不断的刺激下的一种自我的适应,自我的保护)
(3).胃黏膜肠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在慢性胃黏膜炎症时,胃小凹和/或腺体上皮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替代。
(4).在癌旁组织里面,肠上皮化生是比较多的,成为我们观察的一个重点。
(5).异型增生主要是细胞出现的异型性。它腺体的结构出现了变形、背靠背、重叠等等,这样来怀疑它是不是肿瘤,需要鉴别。
10.胃癌前病变共识---中国病理诊断共识
(1).年,我国《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基于维也纳/WHO分类系统,建议胃黏膜活检诊断报告采用5级分类系统。
(2).我国五级分类系统
A.无上皮内肿瘤(或叫上皮内瘤变,或叫异型增生)
B.不确定性的上皮内肿瘤(组织不够/组织被挤压/严重炎症,像癌),不确定性病变需指出诊断困难的理由:
·可见形态异常细胞,但组织量不够,从细胞异型性上很难判断是肿瘤性异型还是反应性导致的形态改变(应重新活检,需要确定性诊断)。
·可见形态异常细胞,但糜烂和炎性改变明显,是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判断困难的病例(需抗炎治疗后重新活检,充分随访、观察)。
·可见形态异常细胞,但组织挤压和损伤明显,是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诊断困难的病例(应重新活检,需要确定性诊断)。
C.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D.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E.癌
11.肠型胃腺癌发生的演化规律
(非常规途径)
异型增生才是真正的最重要、最明确的胃癌前病变,我们要盯住、随访、监测甚至是镜下治疗。
未完待续,下一讲敬请期待!
点个赞
再走吧
征稿
消化学苑,医生的学术分享平台,只要您愿意分享消化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病例、诊疗经验等,欢迎投稿到消化学苑。
投稿邮箱:xiaohuaxue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