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六十一条 [复制链接]

1#

这条文在《康平本》是顶格排版的条文。

下边解读一下: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这一部分是条文里的病因。这儿历来容易出现的问题,常常把这类的论述具体化。比如像这条就可能解读成:本来就是伤寒,后来又经过发汗,又经过吐,又经过了下。实际上作者的本意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把这一段文字要当作一个整体来解读,而且把它模糊地来解读,不要精确地说它一定是一个具体的医案,不是医生对一个患了表证的人先发了汗,然后又吐、又下,实际上这样的也非常少。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表证或者是用了发汗的方法,或者是用了涌吐的方法,或者是用了泻下的方法。

这儿就有一个问题,伤寒发汗,这是正治,应该发汗。但是如果整体解读,它可能本身就可以形成病因的条件。伤寒发汗以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变证呢?这有几种可能:比如方和证不是对应的那么恰好,这是其一;另外方证基本相应,但是护理的不当,致使人出汗过多,也可能会出现变证。若吐、若下,对表证来说无论是吐法还是下法,都是误治。所有这些结果,汗也好、吐也好、下也好,这都是一些攻法,如果应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这里讨论的就是出现了相对比较特殊的一种方证——“旋复代赭汤证”。

后边“解后”。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表证得解之后。但是要严格地来分析,应该是指表证的症状反应消失。这种解表跟正常情况下,比如麻*汤证,服了麻*汤后,护理也非常得当,微似有汗出表解的那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就以这条文为例,如果对一个表证的患者施以下法或吐法,结果他反倒是表证消失了,但是出现了“噫气不除”,就是说出现了里虚寒的情况。表证的消失,没有经过合理地治疗,不是一种正常的表解。古人论述这类的解表,解释病理的情况非常得少,或者说那个时候也很难认识到这个层面。但现在看,这样的解表在《伤寒论》里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第58条,表证的解除,实际上是人体出现了里虚了,这时疾病的矛盾就集中在里证上,它就是里不足了,人体就没有在表证阶段抗病的能力了,所以说表证也就消失了。

这个有点像什么呀?我有时候跟一些人聊中医,聊的稍深一点他不懂,你就不能再说那么深,我就打这样的比方:比如像一个县城,公安都在县城里边,每天开着警车巡逻,晚上也有巡逻的,县城里的治安就会比较好一些。但是到乡镇上仅仅有一个派出所,几十个村子就靠派出所五六个人,它管理的面积又大,人也复杂,治安情况相对就不如城里好,往往容易出一些事。但是假设城里乱了,这时候就把派出所的人都抽调到城里来帮着搞治安,本身乡镇就比较薄弱,再把所有的人都抽调上来,或者抽一半人,反正它的力量削弱了,甚至就比以前更乱了。人体它也有这类的功能,当它的疾病矛盾集中在里部的时候,往往有时就会放弃从表这个阶段抗病的能力,然后表证就消失了。

现在的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只要是感冒了就开始进入这种境界。特别现在孩子吃中药根本也吃不下去,也不好辨证,现在能看孩子病的越来越少,慢慢就去找西医治,西医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输液,医院里,没有任何人给你解释对于感冒现代医学处于什么状态,它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说到底就是治不了。所有治疗感冒的这些手段,都是缓解感冒症状,只是让症状消失了,从疾病的机理上它对感冒病*一点办法都没有。感冒病*是在细胞里自我复制,目前全人类也没有找到能够杀死细胞里病*的药物,没有有效药物,实际上是治不了。但是输了液以后,确实感冒症状消失了,有的还特别快。怎么消失的?这等于就是误治嘛,抗生素可以降低人的抵抗力,实际上是人为的添里证,造成里证,让人体的能量全都集中到里边去对抗这个抗生素的副作用,把在表证阶段抗病的能力给抽回去了,表证就消失了。现在的孩子,百分之八九十全是在这种情况下治感冒,都是这么治好的。让孩子再恢复一段时间他又感冒发烧了,还得去输液,这几乎成了在用现代医学的药物不断地去测试人体的耐药力有多强。实际上中医里观察到这个现象,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表证消失了。这个地方说的“表解”,实际是这个层面上的表解。

学习中医理解透了这个,在临床当中就会去理解亚健康的人。现在常有这样的人,比如平时精神不好,睡觉也不好,也没力气,也不愿意吃饭,看着平常还行,好几年都不怎么感冒。实际上他是没有能力感冒,只要能让他的健康水平往上再抬高一点,破坏这种亚健康的平衡,他马上就感冒了。

前两天我碰到一个病人,是一个学校的副校长,长期饮酒,几乎每天饮酒。他就这么说:我很少得病,很少感冒。摸摸他的脉,差不多摸不到,脉细欲绝,又沉又细,包括脸色好多地方不好。我就给他弄了药吃,吃了大概有十来天,他就感冒了,以前感冒输上两三天的液就好了,这次的感冒一下输了四五天。他后来见了我,说还没有彻底好。实际上我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跟他说他也明折,但是他不能真正地接受。

经过上边这些误治,虽然表证的症状消失了,但是却出现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变证。这儿的“心下痞硬”,与我们学过的三个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心下痞硬”,无论是病理状态上,还是症状反应上都比较类似,基本上就是属于一种类型的疾病。它的病理就是“里虚寒”所致的胃肠功能的低下。

“噫气不除”是这个方剂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反应。在我们病理辨证里属于典型的气逆证,是因为里虚寒造成的一种气逆证。

“里虚寒”可以造成的里证情况很多:比如理中汤会出现下利,但是很少会出现“噫气不除”的情况。虽然说病理相似,但是造成的症状反应不一样。实际上在同一个病理状态下,也存在着质的不同,等于说胃肠里边的状态相差得挺远,但是它们总的病理状态都是里虚寒。因为“噫气不除”是方证的特征性症状反应,所以正确地理解“噫气不除”的含意,对用好这个方剂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这个“噫气”具体到旋复代赭汤方证,临床中大致有这么两种表现:

一种类似于生姜泻心汤证的“干噫食臭”,就是胃中有气往上逆,从口里噫出来以后还有声。区别在于本方证的“噫气”没有食臭的味道,没有生食味、不消化的味道;而且这个“噫气”的特点是噫气以后胃里依然不舒服,表现为一种持续性的胃中不适感,所以称它“噫气不除”,就是越噫气越难受,希望这个气别再上来。临床中有的病人会这么说:我咯完气以后,胃里觉得还有气往上来,还得咯,实际上就比较接近这种方证了。为什么突出强调这个症状?因为《金匮要略》里有橘枳姜汤证和茯苓饮证,都有可能出现噫气的情况。但是那两个方证的噫气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噫完气以后病人主观感觉胃里舒服。这个“噫气”是本方证的一个特点,跟别的方剂可以鉴别的。

第二种就是俗称的打嗝,打嗝和噫气如果从文字上不太好描述。在书上常常弄混了,特别是初学的老弄不清什么算噫气,什么算打嗝。打嗝是一种俗称,用文字描述应该叫呃逆,是一种病症名,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这样的症状都有膈肌痉挛,或者是胃痉挛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说这个方剂又可以治呃逆,也可以治嗳气,两种它都可以治。治打嗝也有其他的方证可以给它做鉴别的,比如芍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汤证里有时候会出现打嗝的情况,那纯属肌肉组织痉挛、膈肌痉挛、胃痉挛这一类的。它跟旋覆代赭汤证的打嗝有什么区别呢?它是以痉挛性的呃逆为主要特征的,旋覆代赭汤治的常常伴有气往上来,芍药甘草汤治的那种气往上来的趋势不重,它往往都是一些意外的原因引发的阵发性的打嗝。像那类的打嗝,生活中常常都有一些小窍门来治:有时候连喝几口热水能缓解或者治疗了;有时候深吸一口气,往里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了,然后憋住,一直到憋不住了再慢慢地把气呼出来,轻的时候也能治;还有时候用精神方面的刺激,在打嗝的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吓他一跳,制造点特殊的声音或者意外地打他一下,有时候也能好,还有的把人指甲绞了以后用火点着了,用气熏一熏也能好。但是严重了以后这些办法都不会太有效。像这里的大部分都是胃虚,里虚寒不太严重,主要是痉挛。芍药甘草汤有应用的机会。

我们说到这里了就出个岔。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出人体的内环境平衡非常微妙。就以芍药甘草汤为例,这个方证所治的打嗝,是什么机理呀?这个肌肉之所以痉挛,是因为血虚造成肌肉缺乏某种营养,它才出现痉挛的情况。方剂里的芍药肯定可以治这个,大量的甘草也可以治一点里虚,甘草有补里虚的功能,因为它也存在某种程度的里虚。但是这个人突然喝了几口凉水,或者喝了一点啤酒就造成打嗝了,实际上他在这种疾病的边缘上或许已经较长时间了,肌肉组织里一直就有因为血虚造成的营养缺乏,一直有这种状态。一旦有了外界因素的干扰、诱导,一下子打嗝就发生了。打嗝严重的有打好几年的。不说用药治,就像吓一跳、喝几口热水能好的,大家想想这样的平衡多么微妙啊,就是用外界的因素干预了人体的内部平衡,有时候就足以消除这种症状,这说明人体内环境的平衡非常非常地微妙。而且如果用的方法对了,见效也非常地快。这就印证了为什么经方只要是方证相应,治病效如桴鼓,道理就在这里。咱们说的是这个方证里比较典型的一个症状,也不是说所有的患旋覆代赭汤证的人都有或噫气、或呃逆这类的症状。

覆代赭汤证的病理就是里虚寒证合并气逆证。

做个小结:伤寒病如果经发汗,或是涌吐,或是泻下的方法治疗之后,表证消失,但是却出现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症状,为旋覆代赭汤主治之证。

这个方剂在临床中是一个常用的方剂,用好了可以治很多病。这个方剂由七味药组成:旋复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从药物的药性来分析,可以把这个方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这五味药可以看做一个方子,有温中,祛饮,健胃,补虚的功能,它的作用就跟半夏泻心汤把*芩,*连去了差不多。这明显地能看出这个方证没有半表半里的热证,没有热象,纯是一个里虚寒证。旋覆花、代赭石是这个方剂的另一部分,是方子的主药,它治方证的特征性症状。其中旋复花是一味温性的药,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能。现代研究认为这个药可以缓解机体某些组织痉挛和强化胃肠蠕动功能的作用。这个地方它有跟芍药甘草汤相交错的一个药理上的作用,芍药治血虚而见痉挛的,旋复花也有类似的功能。代赭石按中医的理论认为可以补血。所以这个方剂所治疗的就是在里虚寒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痉挛的情况,这就佐证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打嗝是膈肌痉挛、胃痉挛这类的情况,能跟经方的治疗接轨,这个地方是能吻合起来的,参考意义比较大了。但是现代研究旋复花利尿的效果不明显,当然在经方里很少看到用旋复花来利尿的,我觉得中医对它利尿的功能或许是总结的名不副实。代赭石是平性的,寒热倾向不明显,它有镇逆、凉血、止血的作用,有的说它可以治疗血虚,因为代赭石从颜色上看是红色的,颜色还挺重。因为我现在都是做粉剂,代赭石在这个方剂里用的量非常小,比其他的药量都小,而且这个药质地非常重,比重很大,我做药的时候,常常把一两折算成一克,像这味药有时候用到一克,甚至用到0.5克那么一点儿,粉碎了以后整个一剂药全都是红色。现代医学研究它能够收敛胃肠壁,能够保护胃粘膜,促进血细胞的新生。但是我觉得现代研究常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胡老明确说了这个药用的量不能太大了,大了反倒是对胃不好。那么要如果按照现代科学研究的它能保护胃粘膜的功能,又能促进细胞生长,用的量大了那不挺好嘛!但实际真用得多了还不行。

同时,这个药跟旋复花有一个功能非常相似:它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功能。这两味药都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方剂里虽然有一些生姜,用生姜的量比较大,像半夏、人参这些药对肠胃都非常有好处。但是有了这两味药以后,它就有一些缓下的作用,这个缓下跟大*之类的泻下不一样,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能兴奋人体胃肠的蠕动,使得肠道消化道里的食物运化得比较快,所以对便秘比较有好处。如果便溏厉害的,甚至下利的就得注意了,肯定就不能用了。略微有点偏溏的问题不大,也可以用。

这个方剂我前段时间还用过一次,山东高唐县的一个病人,他一是嗳气这个典型的症状,另一个症状就是感觉肚子里有气,敲敲还“嘣嘣”地响,腹部也看着有点大,他说比前几天的症状已经轻了。但是嗳气挺明显,而且嗳完气后还挺难受。我就把这个方剂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到一块给他。到了第三天,他给我打这个药是不是有泻下的作用啊?我吃了药以后大便有点稀。我问他那些症状怎么样啊?他说好了,吃下去很舒服,但就是一天大便解两次,而且还有点偏稀。我顺他解完大便以后有没有浑身没劲,就像拉肚子?他说没有,倒是挺舒服。我告诉他如果症状消失,就可以不吃药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直都没事。

虽然从药物组成上看,这个方剂与半夏泻心汤类方比较接近,但是临床上也有明显的区别的:因为这个方剂里没有祛热的药,如果有热象就肯定不太适合这个方证;另外,半夏泻心汤那类的方剂,都有因为寒热错杂造成的肠鸣,这个方证出现肠鸣的机会就不多。

这个方子跟理中汤如果比较一下,在病理上都是里虚寒证,理中汤没有气逆,它就多一个气逆。但是从症状上看,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气逆,一个没有气逆;一个有嗳气,一个没有嗳气,或者说打嗝。但是从疾病病理的深层次,它这个病到底胃肠里有什么样的变化?发了生什么样的病理改变?这两个方证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恐怕现代医学也很难给出答案,因为现代医学不研究这个。这两个症状之间的区别不太好说,现在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咱们学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时候,曾经说过这类的情况。这类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消化道里,特别是胃里边比如菌群的失调,或者是胃的内环境发生了病理改变。这两个方证,胃的内环境虽然都是里虚寒,但是不太一样。要是一样,这个方证哪来这么多的气体啊?像这个方证严重的,患者来看病的时候就不停地在嗳气,甚至有时候他主诉都说不成,不得不因为嗳气都中断了,挺严重。这些气体哪来的?非常值得研究。现在只能借助于现代科学的一些手段,才能慢慢地研究清楚。但是作为中医,研究清楚是这样治病,研究不清楚,我们依然是这样治病,而且疗效特好。

下边看看这个方剂的方证。先看看症状,从出现频率最高的,到出现频率最低的,依次往下降。

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这都是里虚寒的一些典型的症状)、便秘(这个便秘既不是津液虚,也不是有里热,这个便秘是因为胃肠蠕动功能差,肠道里边的食物就运化下去得慢,非常慢造成的)、呃逆、嗳气、眩晕、便溏(这儿还有可能出现便溏呢!但是这个便溏说得比较有分寸,不应该是腹泻,绝对不能是痢疾之类的,就是大概大便偏软一些、稍微有一些偏溏,也有可能出现的,这也是里虚寒造成的)、咽喉异物感(你看这个方剂还能出现这一类的症状呢)、精神抑郁、神疲乏力(这个咽喉异物感、精神抑郁,其实有些精神方面的因素,半夏厚朴汤它也有这类的症状,看这些药物都跟胃肠有关系,但是它常常同时伴有一些精神方面的一些症状,说明这跟精神方面关系比较密切,影响到了精神方面)、胸闷、胃脘痛、形体消瘦、畏寒肢冷、尿*赤(这个尿*赤,本身是一个典型的里虚寒的病,出现了小便像是有热象,是不是存在另外的原因啊?一是可能因为里虚寒,胃肠功能差,津液吸收的少,身上的水分相对地说代谢量就少,可是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得行使,也就是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进去的新水少,出来的旧水也少,导致尿的浓度就大;另外一个,就是说在辨证的过程中,因为咱们这些统计资料里常常都有加减,是不是误把既有里虚寒,又有寒热错杂的这类的情况也用这个方子治了,加了一些祛热的药,这也有可能的)、腹痛、失眠。

舌象:以淡舌为主,淡舌,淡胖舌,淡红舌;红舌就比较少一些,有尖红,有红舌,还有绛红的。

舌苔:舌苔是以白苔为主,包括了薄白、白厚、白腻、白浊、白滑、白润;*苔比较少一些,但是这里边也包括了有*苔,有淡*,有*腻,有*厚苔;还有少量的无苔、灰苔,无苔的比灰苔的要多一些,出现无苔很容易理解,因为它是一个虚证。

脉象:弦脉最多,其次是细脉、滑脉、沉脉;数量更少的,就是缓脉、弱脉、濡脉、紧脉、实脉、迟脉、数脉。

是在旋复代赭汤证的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现代疾病,就是临床中用这个方剂有治愈记录的现代疾病:主要的以消化道的疾病比较多,像食道痉挛、食道驰缓症、食道癌、食道癌术后并发症、食道炎、食道梗阻、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胃痉挛、胃疡症、膈肌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扩张、瀑布状胃、胃癌、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应激症、胃肠神经官能症、不全肠梗阻、急慢性胆囊炎、肝炎、阻塞性*疸、肝硬化、肝癌、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癔病、失眠、头痛、脑膜炎后遗症、神经性呕吐、癔症球、中风、呃逆、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脑震荡、脑脓肿、脑血管意外、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结石症、百日咳、肺结核、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症、妊娠恶阻、月经不调、子眩、不全流产、产后恶露淋漓不尽、视畸(视畸就是像复视或者是视物倒转)。

大家看这个方证治疗过的现代疾病,有一些是我们想不到的疾病,比如一些精神方面的病,还有一些妇科里的病,还有一些脑血管方面的病,甚至包括最后这个看东西重影,叫复视嘛,或者说视物倒转,那就很奇特,这类的情况我们见到得很少,但是有用这个方剂的机会。这说明人体在里虚寒比较重的情况下,形成了这种气逆证之后,它影响的范围比较宽,出现的疾病也比较特殊。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个方剂理解得比较深、比较好,临床中可以处理一些很棘手的、很奇特的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