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又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会发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可能伴有糜烂、胆汁反流但无胃黏膜萎缩、化生的慢性炎性改变。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一般不会影响到胸、肋骨等部位,胸部和肋骨疼痛可能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有关。
浅表性胃炎的形成原因
细菌及病*感染
细菌、病*及*素引起的浅表性胃炎多发于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会逐渐演变成浅表性胃炎。
吸烟
烟草的有害成分主要是尼古丁,长期吸烟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及胃部血管收缩,从而使胃酸分泌量增加破坏胃黏膜屏障。
药物
一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消炎痛、保泰松等会引起慢性胃黏膜损伤。
饮食不合理
长期饮用烈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或大量进食粗糙食物、经常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导致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破坏,发生慢性胃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会使胃部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从而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胃黏膜炎性损害。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是引起浅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至胃中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反向弥散,引起胃黏膜炎症。
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无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辛辣刺激食物会使症状加重,少数患者还与气候变化有关。
大多数患者伴有腹胀的情况,这主要由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等造成的。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
慢性浅表性胃炎很容易复发,病程较长、缠绵不愈是该病的显著特点。诱发因素与情绪、饮食密切相关,所以会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饮食上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浓茶和浓咖啡,过冷、过热和粗糙的食物也要少吃。
宜吃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豆腐、蛋羹、胡萝卜等。
中枢神经和自律神经
人体神经分为中枢神经和自律神经,中枢神经支配思考、情绪、动作、行为等,可受意识控制;自律神经负责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的维持与协调,不受自主意识的控制。
自律神经系统由延脑和下视丘发起,即使在睡眠或无意识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自律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具有促进作用,当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加速、体温升高时会启动相关机制,从而使人提高警觉和注意力。
副交感神经是抑制性的,可使人松弛、休息,具有保存体力、促进消化和启动睡眠的作用。
胃部经常不适怎么办?
许多严重的胃部疾病都是从小病逐渐发展而来的,如果反复发作一定要尽早就诊。
如果问题不大但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胃病可自行在家护理,如常备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大多是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可准备一些抑酸剂,消化不良或经常腹胀要准备一些消化酶、复方消化酶等促动力药物。
除了饮食和药物外情绪对胃部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平时要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失眠。
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