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57岁女性患者因“胃不舒服”,来到陈博士门诊咨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理诊断:(胃体)粘膜慢性炎伴中度活动性炎,及中度肠化。
看到病理诊断为“肠化生”,患者顿时慌了!她早就听说,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十分紧张焦虑。拿着报告单急切的问陈博士:陈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胃癌?
“肠化生”到底是个什么*?
“肠化生”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中出现类似肠黏膜的细胞。就是说:肠化生发生在萎缩的胃粘膜上,在萎缩的胃粘膜组织中出现了类似于小肠或者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
其实,肠化生是胃粘膜持续受到损害时,机体不断自我修复的结果;机体为了适应已经改变的胃内环境而作出的相应调整,是人体代偿的结果。
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的上腹部不适、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
很多专业书籍也将萎缩性胃炎称为“癌前疾病”,胃黏膜肠化生称为“癌前病变”,所以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精神负担。但癌前病变并非癌症!所谓癌前病变,只是指发生胃癌的可能性高,并不是说今后一定会癌变。
肠化生与胃癌的关系
胃癌确实可能由肠化生发展而来,但肠化生离胃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要因为检查出肠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常常经历: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肠化生”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肠化生,可分为:
1.小肠型化生(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大肠型化生(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进一步又可分为五种类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完全性大肠化生;■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大肠化生。一般来说,肠化以混合型居多,活检块数越多,大肠型化生检出率越高。小肠型化生与小肠粘膜的细胞相似,分化较好,常见于包括慢性胃炎在内的各种良性胃病,且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不是胃癌前病变。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相对较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只有11.3%,但在肠型胃癌(是最主要的胃癌类型)旁的黏膜中检出率高达88.2%,说明大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
“肠化生”的诱因是什么?
凡是会造成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就是“肠化生”的病因,常见病因:1.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2.长期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3.胆汁返流4.长期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肠化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一项纳入了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显示,43.1%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出现了肠化生,而在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肠化生的发病率只有6.2%。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炎症细胞的反复刺激后部分细胞发生增生、分化。此外,维生素C缺乏、亚硝酸盐、吸烟等也都是肠化生的诱因。
肠化生该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肠化生的研究较多,但是还没有特效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来说治疗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般治疗:尽量去除诱因,如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避免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品,戒烟忌酒,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二)药物治疗: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是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第一杀手”。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因素。最近有研究证实,根除Hp后可逆转轻度萎缩和轻度肠化生,也可稳定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
根除Hp,目前主张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10~14天。
2.抗胆汁反流治疗:胆汁酸被认为是胃黏膜肠化生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因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讲,预防和治疗胆汁反流及其引起的胃炎就相当重要了。胆汁反流纠正后,经过漫长的一个逆转过程,即不典型增生→肠化生→萎缩→慢性炎症的不断改善过程。3.抗氧化剂治疗:由于发生胃黏膜萎缩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微环境改变而有利于内源性致癌物质形成。此时补充抗氧化剂可能对萎缩和肠化生的逆转有一定的益处。研究发现,长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对于预防和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帮助。4.COX-2抑制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司匹林的摄入与胃癌发病率呈负相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降低化学致癌剂的胃癌诱发率,肠化生黏膜有高水平的COX-2表达,后者与发生胃癌危险性增加相关。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用于肠化生的化学预防,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5.内镜治疗:内镜下热疗,对于隆起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腺体萎缩治疗疗效甚佳,可使病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变性坏死,使其在向癌发展的进程中给予人为阻断。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浅表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6.定期随访:
通常根据肠化生的程度决定随访时间。对中度以上的肠化生和弥漫性肠化生者,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可以了解肠化生的转变。
特别对于40岁以上的成人,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胃癌家族史者、胃息肉病史、胃溃疡病史者更需要复查,以便能早期发现胃癌,及早进行处理。
每个人的肠化诱因存在不同时,后期对于治疗细节上的调整和改变肯定会因人而异,必须要先确定诱因后才能正常进行治疗。
总结
肠化生是胃黏膜病变由良性向恶性转变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对肠化生患者进行随访和监测可有效提高胃癌早诊率,最终降低胃癌死亡率。在预防方面,应改善生活习惯,减轻压力和焦虑,积极复查。
陈小兵博士说:癌症防控就是一部西游记!需要联系陈小兵博士咨询肿瘤诊治的朋友,可以扫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