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秋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 [复制链接]

1#
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暑气已退,秋色正浓,有银棉如雪,有稻翻金浪,丹桂香飘千里,秋菊艳冠群芳。这首诗里写的正是如今的时节,准确的说,写的正是今日。

今日秋分,太阳在今天到达黄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今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我明明觉得大大的太阳正照在头顶,其实它现在直射赤道,真是奇妙,只能说太阳太大了,宇宙太浩渺了。

对于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也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不过由于秋分日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中秋。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就有关于祭月的描述。贾母笑道:“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说着,便起身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可见祭月这种风俗在民间是极为流行了。

提到中秋与月亮,就必须说一说苏东坡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不长,但字字珠玑。

中秋之夜,老苏同志喝高了,喝美了,边喝边对酒赏月,喝着喝着想起来身在远方的胞弟,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虽历千古但依然熠熠生辉的中秋词。

中秋夜,明月皎皎,清辉遍地,老苏同志举起樽中美酒,发出了一声浩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样的话比他早生几百年的李白也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李白同时代的张若虚也问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其实关于这样的问题,难道我们自己没有问过吗?只不过我们问出来的话平淡到无味,而在这些诗词大家的口中,这一简单的问句能写的如此优美。

既然望见了月亮,自然就想到了天宫。不知道在那个神秘的天宫里,今夜是什么年份呢?他们也在过中秋吗?我很想驾长风去到那个神秘的地方看一看,可又恐怕到了那个美轮美奂的地方受不住那九天的清寒。

关于月宫,人们的想象中从来不是热烈的,诗人们笔下那月中仙子虽然过的是神仙岁月,但却终究难脱寂寞凄清之感。

李商隐的《霜月》中写道:“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是传说中掌管霜雪的仙女,素娥就是嫦娥,这俩神女不惧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神女们不惧寒,普通人若是到月宫怕不冻成冰棍儿吧!

这首诗还算好的,只是温度冷。李商隐的另一首《嫦娥》那真是身上和心里一样冷啊!“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传说嫦娥背着丈夫偷食了灵药,独自飞升月宫。所以诗人说她尽管成仙成神,但这天宫岁月漫漫无期,恐怕嫦娥也后悔了吧,青天碧海,夜夜孤独,哪里如在人间夫妻和睦,其乐融融呢!

看来苏东坡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所以他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宫阙再恢弘壮丽,又怎比得过人间美景呢!月下起舞,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哉!

上片是瑰丽的想象,下片是人世的悲欢。

这一轮圆月,穿窗入户,照着多少家悲欢离合。像我这样在月下无眠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啊!今夜本来应该是月圆人团圆,可是这一轮满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此时东坡的胞弟苏子由远在千里之外,这中秋团圆夜手足难聚首,诗人心中有着无限的遗憾。

但是苏东坡是谁啊!即使遗憾,即使难过,也不会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难以自拔。苏东坡是旷达的,洒脱的,他笔锋一转道出了一则天下至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亮的阴晴圆缺是自然规律,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再所难免,何必自苦,何必怨天尤人呢!月亮缺了总会再圆,人们分别了也总有相聚的那一刻。只要亲人们能够平安健康的活着,虽然相隔千里,我们也能共赏这一轮明月啊!人隔两地,但心却连在一起。东坡在思念子由,子由又何尝不是在月下思念着哥哥呢!

东坡此词,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这首词可以说全篇都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宋代的另一位诗人谢逸在《江城子》里有一句,“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跟东坡此词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很喜欢。

过了秋分,节气日渐进入深秋。“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翔”,一天冷似一天,早晚要注意保暖添衣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