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刚过。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凝结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广博智慧,其深植于农耕文明,在时代变迁中,依旧焕发温润的光彩,因而仍被不断传承弘扬。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如何而来,大庆的二十四节气又有何特点?本报邀请我市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民俗专家和气象专家来谈谈二十四节气,共同感受那从远古走来并影响至今的中国文明之自然属性。
壹
典型的“中国时间”
今年71岁的刘玉辉,对国学深有研究,从采油九厂退管中心退休后,投身于公益讲学授课。
“应天时而动,就地利而兴。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一种时间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历法节令。”刘玉辉说,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古代先民们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将其运动轨迹分为24等份,每一个等份为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翻阅史料,追溯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而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年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贰
大庆节气志
时至清明,江南的三月已是杨柳依依,百花争春。而大庆的春,依然淡定、从容。草未青绿,树未发芽,花未绽放,性子急的已经为那一抹新绿,那一朵花开,等得心急火燎了。
在市气象局档案室工作多年的费云霞,曾对大庆年至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过统计分析,并撰写成论文《二十四节气在大庆地区的释用》。文中提到,清明的大庆,尽管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大,但天气已转暖,气温普遍升到零上,万物复苏,牧草返青,野草萌芽。
和清明相似,二十四节气对应大庆的自然物候和农业物候,或多或少有着差异。接下来,以今年为例,为大家呈现我们大庆的节气志。
1立春
百草回芽,水暖三分。
年2月3日星期三农历腊月廿二
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春”。春立之时,不待冰消雪释,便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大庆隆冬景象始退,气温回升,但常有冷空气入侵,气温变幅很大。
2雨水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年2月18日星期四农历一月初七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此后的15天,多地正进行或已完成由冬转春的过渡,呈现春耕的繁忙景象。
此时大庆冷空气依然活跃,昼夜温差较大,降雨形式还未由雪转化为雨。
3惊蛰
春雷乍动,蛰虫惊而出走。
年3月5日星期五农历一月廿二
惊蛰前后,天气逐渐转暖,雨水渐多,不仅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苏醒,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就连花草树木都萌发了生机。
大庆仍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乍暖还寒。
4春分
春色从此分,春意从此浓。
年3月20日星期六二月初八
春分这一天,我们共享等长的昼夜。此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于大庆来说,气温平均每三天约升高1℃,然而,雪融冰未消,天气多变,时有小股冷空气侵袭,风多且大。
5清明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年4月4日星期日农历二月廿三
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也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大庆平均气温0.6℃,万物复苏,牧草返青,野草萌芽。
6谷雨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年4月20日星期二农历三月初九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
大庆雪断霜未断,仍有冷空气入侵,进入大风集中期。
7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年5月5日星期三农历三月廿四
立夏一到,万物在此长大、繁盛的夏天随之而来。
大庆正处在草长莺飞的“春天”,气温仍有起伏,几乎每年这几日,大庆都会有冷暖空气交汇,带来大风、降水、降温的多变天气。
8小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年5月21日星期五农历四月初十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古人认为小满刚好达到平衡,因此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独有小满却缺大满。小满时节,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因此得名。
大庆气温急剧上升,初现夏季风光,雨量有所增加。
9芒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年6月5日星期六农历四月廿五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谐音为“忙种”,是播种、下地最繁忙的时机。
大庆的小麦及大田作物处于苗期,万物争相生长,但降雨少,旱情开始露头。
10夏至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年6月21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十二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此时,大庆雨水量趋于增加,多冷涡天气,常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
11小暑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年7月7日星期三农历五月廿八
暑者,热也,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十日后入伏,代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高温季节。
大庆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光热充足,雨量充沛,花木峥嵘。
12大暑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年7月22日星期四农历六月十三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热的时期,此时气温最高,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
大庆的光和热也处于一年的高峰期,强降水趋于集中发生,进入第二雨季。
13立秋
秋已立,暑难消。
年8月7日星期六农历六月廿九
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
大庆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
14处暑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年8月23日星期一农历七月十六
“处”为止,处暑意为暑气至此而止,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凉爽的秋季正式开始。
此节气的大庆,暑热天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将是金色的秋天。
15白露
一阵秋风一阵凉,三场白露一场霜。
年9月7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初一
白露是秋天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开始。此后,季风交替,冷空气逐步南移,天气明显变得凉爽,一夜凉一夜。
大庆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下降快,湿度大,清晨有露珠。
16秋分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年9月23日星期四农历八月十七
秋分时节,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基本相等,秋分后太阳日渐南移,白天越来越短,北方冷空气明显加强向南扩展。
秋分的到来,预示着秋意渐浓,野草渐萎,雪日渐增,大庆也不例外。
17寒露
寒露入暮愁衣单。
年10月8日星期五农历九月初三
寒露时气温往下走,露水多凝结成霜形。北方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
大庆寒露时,夜间气温很低,露重,将要结冰和开始有霜;降水形式为雨夹雪为主,寒风四起。
18霜降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年10月23日星期六农历九月十八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大庆会有一次较强冷空气袭击,大风过后剧烈降温,寒潮频发。
19立冬
秋未尽,冬已至。
年11月7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初三
秋天的景意还未完全消尽,立冬已踩着厚厚的落叶,伴着阵阵的寒意,悄无声息来临,拉开了冬季序幕。
大庆立冬见冰,气温明显下降,由零上转为零下,冷空气加强,大地开始封冻。
20小雪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年11月22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十八
小雪时,降雨减少,降雪增多,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小雪期间,西北风是“常客”,冷空气活动频繁。
大庆地区进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虽然开始下雪,但雪量小,夜冻昼化。
21大雪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年12月7日星期二农历十一月初四
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大庆气温继续下降,降雪增多,地面有积雪,湖泊已冰封。
22冬至
寒影初回长日至。
年12月21日星期二农历十一月十八
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冬藏之气至此而极。此后,进入“数九寒天”。每过九天,称为过一个“九”,待八十一天后,就到了“九九艳阳天”。
大庆的冬至,昼最短为8时35分,夜最长15时25分,值隆冬严寒,滴水成冰。
23小寒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年1月5日星期三农历腊月初三
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来临。
大庆多在零下20℃左右,雾淞(树挂)频现,城市逆温,烟气下沉。
24大寒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年1月20日星期四农历腊月十八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后十五日,就是立春。又一个四季轮回,开始了。
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前部控制,大庆的冷空气每隔5-7天入侵一次,引起西北大风,偶然伴有降雪,风后剧烈降温。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专属中国人的独特时间美学。我们的美丽大庆也轮番上演春夏秋冬,每一节气,在十二个月里逐一落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刘为强/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