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703/14337705.html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北京时间6月21日23时54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年最长的一天即将过去,是为夏至。
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老北京俗话说“熬过七月半,便是铁罗汉”,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在与大自然严酷的环境相争中,积累了很多防暑降温的经验。到了现代,技术的发达提供了更多与高温对抗的方式。
资料图: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
※读史
三伏天与夏九九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看起来“三九”和“三伏”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实,冬天的“数九”和夏天的“数伏”是两个不同体系的产物。
“数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一共八十一天,也叫“冬九九”。和它相对应的是“夏九九”,同样是从夏至开始,共八十一天。
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夏至是历史上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可以追溯到周代。“夏九九”的概念,至少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流行开来,许多当时的歌谣,现在还有留存。
“三伏天”的计算则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为初伏,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共二十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为末伏,共十天。一般情况下,三伏大多在小暑至处暑之间。年的三伏,从7月12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结束。
在算法上,“夏九九”只看节气,从夏至算起。而“三伏天”则综合了节气和“干支纪日法”。
为什么要叫“伏”?古人说法不一,有说法认为“伏”可能是烈日当头,万物伏藏的意思。也有人以五行来解释,认为夏日炽热,为火,而天干中庚为金,遇火则伏。
著名民俗学者高巍说,“夏至之后,高温延续,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是最难熬的一段。冬天太冷的时候,还可以躲在屋里取暖,但在夏天,高温无处可躲,过去老百姓防暑降温的手段很少,所以老北京人会说‘熬到七月半,便是铁罗汉’,可见高温的可怕”。
《汉书》中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所谓“伏腊”,是指冬夏两季的祭祀。高巍说,“古代,皇帝会在夏至祭天,但百姓很少有祭祀的,可能更早的时候民间有祭祀的风俗,后来慢慢衰落了”。
资料图:夏至适合找个凉快地方消暑。
※寻典
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争?
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
夏至当天正午,在太阳直射的北回归线上,会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等地,都有北回归线标志点,可以观测。在北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可达73°32′。
古人认为,夏至这一天,阳气升腾到极点,随后就会消退,阴气渐渐上升。所以《礼记·月令》中,将夏至三候定为“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这是因为,古人按照阴阳理论解释世界,认为鹿属阳而麋属阴,阳气衰弱,鹿角就开始脱落,而蝉和半夏都是喜阴的生物,感受到阴气开始活跃。
这也是《月令》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它吸纳古人的生活经验,以及阴阳、五行等观念而成形,并具化为一整套严密的行为规范——礼,上到天子,下至庶民,概莫能外,孔子说“立于礼”,就是因为礼是古代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基础。
夏至这个阶段的行为规范是怎样的呢?《月令》中说,在这个“阴阳争.死生分”的季节,要“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毋用南方火”,意思是君子要斋戒,不能赤身露体,不能急躁,饮食清淡,做事不能求快,节制欲望。
禁忌这么多,那还能做什么呢?“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简单地说,就是找个凉快地方消暑。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甚至不太可能。事实上,在更大的范围内,人们应对酷暑的方法,并非与自然合一,而是和自然对抗。早在晋代时,就出现了储冰消暑的记载,唐代已有花样百出的“吃冰”风俗,甚至出现了奶酪,蔗糖,蜂蜜再混合冰块做成的冰淇淋雏形——酥山。明清时代,因为硝石制冰的普及,民间也开始出现冰镇冷饮。
资料图:胡同里的夏天。
※风俗
老北京的纳凉风俗还有多少
过去的老北京是怎样消暑的呢?
高巍介绍说,“民间的风俗,本身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到了夏天,无非就是防暑、降温、祛湿等”。
老北京的夏天,大户人家的四合院里,会搭起凉棚,高巍说,“凉棚不是搭在房檐上,而是搭在屋脊上,是一个很高的凉棚。支棚子的柱子也就讲究,不能把砖挖开栽到院子里,讲究的是柱子要从平地起。这就很考验工人的技术。我们现在看到的非遗项目中幡,就和这个有一定的渊源。耍中幡的人技术高明,夏天的时候,常会去帮大户人家搭棚子”。
老北京讲究夏至吃面,也和时令有关,高巍说,“北京讲究吃凉面,一来,热天吃一碗凉面,解暑降温,二来,这时候新麦子已经收获,磨成面粉,做成面条,麦香非常浓郁”。
古人也避暑,但避暑的同时,还注重防寒,高巍介绍说,“避暑不用强调,热了都知道找凉快地儿。但防寒很容易被忽视,人们为了避暑,很容易贪凉,夜里不盖被子,过度贪念冷饮冷食,这样的现象,现在还有,有些孩子空调开得特别低,很容易着凉”。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牵校对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