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俗学家中国在宋代即已形成成熟理发业 [复制链接]

1#

民俗学家:中国在宋代即已形成成熟理发业


新华沈阳2月22日电(范春生 刘品初)“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23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各地的理发店将迎来火爆场面,然而理发店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有关专家称,中国至迟在宋代,即1000多年前就已形成成熟的理发行业。    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辽宁社科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曲彦斌解释说,形成成熟理发行业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了理发业专门行业社团,如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社会》所记载当时的临安(杭州)的“净发(梳剃)社”。“到了元代仍延续着,延佑元年长兴州修建东岳行宫碑,碑阴刻辞中便刻有‘净发行’的记载。”他指出,这些记载和证据表明,至迟在宋代,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发行业。    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研究员刘振超也认为,汉代时,就有以剃头为职业的工匠。南北朝时,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据了解,中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曲彦斌表示,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尤其是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    刘振超还介绍,源于沈阳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做“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也是当年老沈阳理发业的真实写照。他说,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剃头匠把剃头用具放在扁担的两头挑着,“一头热”(或一头沉),即:挑子一头是长方凳,装置三个抽屉放置布、刀、剪之类工具,是凉头;挑子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炉,上面烧着热水鼎锅,在上面放洗脸盆。此俗语至今已在全国广为流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