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代赵孟夏至诗词赏析万物方茂悦,安 [复制链接]

1#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khdzx.com/GuoNei/s83614.html

元代赵孟(fǔ)《夏至》诗词赏析:“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

文:枯木

《夏至》

赵孟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

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

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

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

(赵孟自画像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年~年),字子昂,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记载,赵孟幼年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为文操笔立就,十四岁以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

(赵孟《水村图》)

宋亡后,居家致力于读书。至元二十三年(年),赵孟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大都(今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年),赵孟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行书《龟虽寿》)

赵孟博学多才,书法、绘画、诗词、篆刻、音乐样样精通,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擅长山水、木石、花竹、人马,被称为“元人冠冕”,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书法上“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元管道昇玉梅花)

赵孟不但自己是元代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师,而且也是令人称羡的伉俪名家,其夫人管道昇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词人。并且赵孟一门名人辈出,子赵雍,孙赵麟、赵彦正,外孙王蒙等都是元代著名的大画家,可谓百世流芳。

(管道昇《烟雨丛竹图》局部)

赵孟的诗赋及文章,浅显清丽,富含哲理,元代文人欧阳玄评价“为文清约典要,诸体诗造次天成,不为奇崛,格律高古不可及”。临近夏至节气,我们就选取其《夏至》诗词略作赏析,领略一下元代书画大家的风采。

(元赵孟《秀石疏林图》)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午之半”即“午半”,午时的中间,即正午十二点,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首联大意为,夏至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此时,也是阴气开始萌动的时刻。

(赵孟《鹊华秋色图》)

“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驯至”也作“驯致”,指逐渐达到的意思,出自《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自古以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冰也是通过阴气积累,逐渐形成。

(元赵孟《秋郊饮马图》)

“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彤零”:即凋零、凋残的意思,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融风扇则枯瘁摅藻,白露凝则繁英雕零,是以品物阜焉”。夏至之日,正是万物最繁茂的时节,很少有人能考虑到阴阳转换的规律,更不会想到这正是意味着万物走向衰败的开始。

(元赵孟《人骑图》)

“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而只有睿智的谦谦君子,才能见微知著,知道盛衰转变的道理。因而面对盛夏的繁华景象,本来应该尽享受,可是联想到日后的凋零,不由得让人悲戚,喜忧参半,实在是无法用言语表示。

(赵孟《吹箫仕女图》)

赵孟这首《夏至》诗,浅显易懂,蕴含哲理,字面上是咏叹夏至节气,阴阳转换的玄机。实际上是指出世间万物的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物禁大盛,盛极则衰”,正如《易经·乾卦》上九之爻:“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道德经》有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赵孟行书《洛神赋》局部)

人生也如此,处世的智慧就是,利不可占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收敛,什么时候该隐退。于是赵孟在晚年仕宦达到顶点后,就及时隐退,回乡安度晚年,因而得以生荣死哀,名垂百世。

/6/21榆木斋#赵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