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ldquo肠化rdquo [复制链接]

1#

前不久,一位患者朋友问我“肠化”是什么意思,用吃药吗?说实话,对于这个“肠化”我了解并不多,出于患者对药师的信任,我查了些资料,下图是该患者病例检查报告,显示:“中度肠化”。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肠化”的概念,有没有什么风险?用不用吃药?

1、什么是“肠化”

“肠化”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是指泌酸区或胃窦部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被肠上皮取代。简单说就是胃粘膜上皮被肠上皮取代。有点“画皮”的味道,你说恐怖不?!到底有多恐怖,下面找答案。

2、“肠化”风险究竟几何

“肠化”本身不引起症状,但可引起胃酸缺乏,从而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出现腹胀感、腹部不适和腹泻等症状。

在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展到腺癌的胃癌经典级联反应中,“肠化”属中间阶段,是胃的癌前病变。也就是说“肠化”可能导致胃癌,还真挺恐怖的,不过别担心,虽然增加了胃癌风险,但绝对发生率还是挺低的。有研究显示:在胃癌低发地区,“肠化”患者进展为胃癌的总体风险较低(2.5/人年,即人每年平均有2.5人患病)。在“肠化”患者中,广泛性“肠化”和不完全型“肠化”患者的胃癌风险较高(16.5/人年)。

说到这,有必要解释什么是广泛性“肠化”和不完全型“肠化”。广泛性“肠化”是针对局限性“肠化”而言,是根据活检结果,累及部位数量分类的,广泛性“肠化”至少累及胃的2个区域。根据组织染色后不同表现可分为完全型“肠化”、不完全型“肠化”。简单说,完全型“肠化”是指出现小肠型黏膜(图A);不完全型“肠化”是指出现结肠型黏膜上皮(图B)。看不懂怎么办,找大夫,切记不要自己看。

3、“肠化”怎么治疗,可逆不?

一般认为“肠化”是不可逆转的,其危险因素与一般胃癌的危险因素相似,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宿主基因型和反应、饮食因素(如,盐摄入量偏高)、吸烟、饮酒和慢性胆汁反流等。

“肠化”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主要手段为:①筛查并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②内镜监测胃癌。

根治HP感染:通过组织学检查筛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如果结果为阴性,再进行非侵入性检查。虽然根治幽门螺杆菌并不能逆转“肠化”,只能延缓“肠化”向胃癌的进展,但总体而言,根治的利大于弊。

监测:对于广泛性“肠化”和/或不完全型“肠化”患者,以上消化道内镜联合定位活检进行监测,每2-3年1次。对于没有广泛性“肠化”和不完全型“肠化”的高危个体,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内镜监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