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萎缩性胃炎,距离胃癌究竟有多远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呈下降趋势,胃癌总体发病率仍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胃癌的发生发展大致遵循以下顺序: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因此,部分患者一旦拿到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报告,从此寝食难安,焦虑惶惑,甚至觉得必然难逃一劫。其实这还是由于大家对萎缩性胃炎不甚了解所致。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萎缩性胃炎吧。

胃癌自然病程模式图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所谓萎缩性胃炎,是指长期非自限性炎症引起胃黏膜固有腺体的破坏萎缩,数目减少甚至消失,可导致胃泌酸功能障碍。萎缩性胃炎按照腺体萎缩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常见,占慢性胃炎的26%左右。同时,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60%-70%,故有部分学者也将其视作生理性“退化”表现。如果胃粘膜上皮细胞在萎缩消失后,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称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后者又可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一般认为,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萎缩性胃炎腺体萎缩模拟图肠上皮化生内镜下表现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

孩童时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最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同时,胆汁反流、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乙醇、高盐饮食等因素也可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胃黏膜。另外,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这在西方国家较常见。

萎缩性胃炎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么?

萎缩性胃炎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表现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嗳气、早饱、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消瘦、贫血等。需要注意的是,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均不平行。因此,这就提醒患者朋友不可轻易通过症状简单判断萎缩性胃炎的有无或轻重。

如何诊断萎缩性胃炎?

内镜表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很关键,而活检组织病理学至关重要,是诊断的“金标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典型内镜表现包括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等。一旦慢性胃炎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萎缩性胃炎。鉴于HP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也是诊断的重要环节。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如何?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萎缩性胃炎作为所谓的“癌前病变”不免让患者朋友们心生恐惧。那么,萎缩性胃炎一定会演变为胃癌么?答案是否定的。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宿主和环境双方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经数载,不是一蹴而就的。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据研究报道,在5年随访期间,萎缩性胃炎年癌变率仅为0.1%,伴有肠化者癌变率为0.25%;在10年随访期间,仅有不到2%的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发展成胃癌。萎缩性胃炎合并广泛肠化、上皮内瘤变者癌变风险较大,需要密切随访。总的来说,萎缩性胃炎癌变机率极低,不必过于恐慌。

萎缩性胃炎可防可治么?

很遗憾,目前尚无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特效药物。目前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首先,如果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务必要根治HP。根除HP治疗有可能逆转或者部分逆转萎缩性胃炎、肠化,从而降低胃癌风险。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酌情选择相应药物改善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消化酶制剂、促动力药物、黏膜保护剂等,精神症状明显者必要时还可遵医嘱加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平素生活中保持乐观开朗,减少自我压力,三餐定时定量,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及饮用大量咖啡,减少高盐饮食、红肉、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萎缩性胃炎如何随访?

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机率,虽然无需过度恐慌,但也需引起重视。根据共识意见,单纯萎缩性胃炎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即可。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随访一次。上皮内瘤变作为最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需要密切监测随访: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经确认,立即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此后继续随访。

END

总而言之,我们提醒各位患者朋友,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成胃癌是小概率事件,无需过分紧张焦虑。但是规律的随访和监测还是有必要的哦,做到这点,就能把控全局,尽可能杜绝癌变。

图片

网络下载

编辑

龚瑜顾弘

审稿

陆翠华龚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