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
﹀
﹀
古代有句谚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过了夏至,太阳就会「掉头」南移,北半球的夜晚也越来越长。
今天,太阳终于跑到了所能达到的地球「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即是阳光能够直射在地球最北的界线;而北回归线标志塔,则是在北回归线经过地区建起的建筑物。
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恰好将北回归线的一段「拥」在怀中。对于广东而言,北回归线又有其特殊的意义:北回归线由此穿过,它是世界上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省份;中国最早建成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广东封开、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广东汕头,而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便在广州从化。
远远看去,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不像一座塔,倒像是一座石制的火箭。
标志塔由花岗石搭配混凝土建造而成。「火箭」的四翼分别指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而四翼之间所设置的圆拱门则正对东南西北四大方向。中国古代讲究「三生万物」、「九为极」,因此塔身被分为三层,每层有九级台阶。
一进标志塔,就能看到地面用石板特意铺成的八卦形在脚下展开,中心点处嵌有一根四厘米宽的黄铜柱——这里,便是夏至正午时太阳的直射点;塔的第一、二层是方形,第三层则呈圆柱状,而方圆,又是天地的一种别称。
塔顶则托着象征太阳的铜球,而光亮的铜球上还有五条平行的红线,象征地球的赤道、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球中间还有一个圆孔,供直射时的阳光穿过。为了能突出北回归线的标志性意义,标志塔不仅高为23.5米、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基本一致,而且标志塔周围的地面上还有一根11厘米宽的红色石线贯穿标志塔,象征着沿东西无限延伸的北回归线。
塔台是一个小号的天坛,远远看过去,标志塔可不正是一架即将起飞的火箭吗?
早在年,广东省地理学会就已联合其他学会向省科协提议,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广州市、封开县与汕头市兴建北回归线标志塔。而广州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可谓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天文地理标志。更令人赞叹的是,广州塔与封开、汕头的两座塔的精确纬度误差不到0.度,几近连成一条直线。
之所以在标志塔的建设上费尽心思,便是为了把地理从教科书上的抽象、宏观图片搬到现实生活中。曾经只能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示意图与文字,因为北回归线塔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为了方便参观、广州标志塔特意选址广州—从化—温泉—流溪河—南昆山旅游线,让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纪念标志,还让它内化为旅游、生活的一部分,使地理科普不再如从前般枯燥乏味。
除了地理科普等意义外,标志塔最独特的地方便在于夏至这天,塔内出现的奇特现象:每年夏至的12时26分左右,地面上的红线就会和北回归线重合。阳光透过塔顶铜球的中心圆孔直射到塔内正中的黄铜点。而无处不在的影子,这一刻却消失无踪:「立竿不见影」,说的便是此刻。
如果你觉得只看到「立竿不见影」不够生动,那你可以带一根细长的竹竿、一根细绳、一把卷尺,然后早一点赶到标志塔。把竹竿垂直立在地面的红线上,再用细绳悬挂一重物来检查竹竿是否直立,然后用卷尺和手机里的指南针去测量记录竹竿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夏至后的第二天,你还可以用这根竹竿在其他地方再做一次相同的「小实验」,而这两组数据的细微差别或许会在工作之余给你带来些小惊喜。
当然,你也不必刻意追求在正午时到塔中等待奇观发生。在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的趣事等你感受。
塔台周围亭榭鱼池无一缺少,而且除了常见的温带植物外,还种有平日少见的热、寒带的奇花异树,无需前往植物园你就可以欣赏到。
你也可以把自己同时置身于两个季节之中:夏至是春夏的分割点,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当你跨立在象征北回归线的红色石线上时,便将自己「一分为二」,一侧身体在春季,一侧身体在夏季;一边感受北温带的柔情,一边接收热带的热情……
即刻出发前往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给这个夏至添些不一样的意义吧!
图片来源见素生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自己的专业或拿手绝活,请告诉我们。我们有酒,我们也擅长讲故事。欢迎各次元的小伙伴前来勾搭~
—
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