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说中国什么方面在国际上都享有声誉呢?那当属吃了。中国人的饮食有将近几千年的历史,同时也因为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习俗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中国菜是无法用一个单纯的数字去统计有多少种的,如果让我们每天换一道菜的话,说不定我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品鉴完中国所有的美食。
可以作为中国菜食材的东西是有着非常多的种类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味道好的话,基本是逃不过上餐桌的命运的(除了一些野生保护动物)。
一、“知了猴”的故事
除了一些我们日常经常食用的禽类畜类以外,我国的一些地区当中的人们还有着食用一些小虫子的习惯,“知了猴”就是这些虫子当中比较知名的一种。每次一到知了猴出没的季节,在每天的傍晚,就有非常多的人们守着大树的旁边等着抓这样的一种小虫子。
人们在捉知了猴的时候,道具准备的可谓是相当的齐全,不管是手电筒,竹竿或者是手套,只要我们能想到的道具人们都一应俱全。不过在一年当中能够捕捉知了猴的时间还是非常短暂的,一般都是夏至到中伏的这样短短的几十天,只要过了这个日子的话,知了猴的数量可是一天比一天少的。
捉知了猴是很多人小时候的一个美妙的记忆,当时的中国人们普遍都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蛋白质来源,这样一种容易抓到并且味道鲜美的小生物就成了人们当时广受追捧的食品,如果实在品鉴不了的话,也能拿去跟别人换钱,同时在捉知了猴的时候也是非常有乐趣的。
二、“知了猴”受人欢迎
知了猴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蝉的若虫(即未蜕变成蝉的幼体形态),别看知了猴长得有点磕碜,但是它具有着十分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富含着多种微量的元素,脂肪含量还非常的少。尤其是知了猴当中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更是受到很多营养学家的大力推崇。人们一般都会把知了猴做成油炸知了猴,这样一种做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首先,人们要趁着知了猴还没有脱壳的时候,将这样一些知了猴给放入一个盐水盆子当中,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可以限制住它脱壳的进程,还可以算作是一个初步的腌制,能够让知了猴入味。
通过这样一种事先处理以后,人们就会把这样一些知了猴给放入到滚烫的油锅当中,炸至金黄捞出,吃起来是非常脆爽鲜美的。可能有很多的人刚开始还对于这样一种比较丑陋的小虫子抱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不过只要你开始吃第一口的话,往往就停不下来了,这样一种鲜美的味道还有脆爽的口感,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
三、“知了猴”其实很干净
同时有一些人可能会好奇:“吃这么一个东西,怎么也不把内脏去掉呀?是不是有点不卫生呢?”不过也大可不用操心这件事情,人们在吃油炸小鲫鱼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复杂的操作吧?知了猴本来个头就小,把头跟尾一去掉,能吃的还有什么呢?人们吃知了猴一般都是用油炸这样一种方法的,不用什么乱七八糟的调味和工序,方法简单又粗暴,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它的美味。
有些人以为知了猴的肚子里可能不太干净,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蝉这样一种生物是靠吸取树的汁液为生的,知了猴也同样如此。知了猴本身移动方面就非常的缓慢,这就导致了它的新陈代谢进度是非常缓慢的。
这种东西一辈子可能都进不了什么太多的食,同时它们还都是喝着树的汁液长大,根本不用考虑知了猴会吃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用担心它不够卫生。同时根据我国古代的一些医学典籍上面的记载,知了猴是有着非常大的药用效果的,说知了猴浑身都是宝也丝毫不为过,如果把它掐头去尾扔了的话,那也未免太可惜了。
四、“知了猴”在当下
人们在捕捉知了猴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晚上的。一般都只有依靠这手电筒的光亮或者是月光来观察它的动向,下手也得又快又准又稳。对于一些知了猴比较多的地区的人们来说,一个夏天吃一百多只以上的知了猴是丝毫不奇怪的。现在的人们普遍生活都比较好,除非是因为自己的乐趣,一般的人们也就直接会去一些专门的饭店上面去吃知了猴。油炸知了猴上面撒上一些辣椒面或者是椒盐粉的话,这味道简直是谁吃谁喜欢。
知了猴其实有一种我们最熟悉的名字,那就是金蝉。相信我们很多人在一些饭店或者是大排档当中都会看到这么一道菜,那就是油炸金蝉。对于一些喜欢叫几个好友一起喝酒乘凉的人们来说,在凉爽的夏夜点上几瓶啤酒,再来这么一盘香脆金黄的油炸金蝉下酒,生活简直是美滋滋,充满了幸福。
正是因为油炸金蝉这一类食物的畅销,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职业,那就是专业的捕蝉人。因为以前饭店的老板们往往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寻找自己的食材,油炸金蝉作为一种相当畅销的食物,老板们肯定会因为这样一道食材的原材料而东奔西走。正是看到了这样一种商机,有很多的人们就以抓知了猴为生,这些人抓蝉的技术相当的好,每一天的收入都能达到上千元。
结语
知了猴虽然味道鲜美,广受欢迎,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样一种美味的。有一些人可能是对于知了猴有一些过敏现象,他们吃了这样一道菜之后可能会浑身瘙痒,这也是因为个人体质的原因,这些人注定与油炸金蝉无缘了。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虫子,却成为了征服广大人们味蕾的美味佳肴,这也算是这样一种小虫子发挥自身价值的一种奇怪的方式吧。不知道在各位看客的家乡当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小虫子呢?